1. 玉米播种机一边深一边浅
玉米播种机一边深一边浅,怎么调?
要把深的那边往上调浅的这边往下调根据玉米播种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来正确调制一般的农民都已经了解这种技术了农民在种地时,日积月累的经验也是比较丰富的,这种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是完全可以自己调试的
2. 玉米播种机一边深一边浅出苗齐吗
播深 播种深度要适宜,深浅一致,才能保证苗齐、苗全、苗壮。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6㎝,如果土壤墒情好土壤含水量达到70%时,这个时候相对浅些一般3-4公分,如果播种时达不到需要的含水量播种时比较干旱可相对深一些可达到5-6公分。无论是采用机械播种,还是人工播种还是其它播种方式它都有一个范围。最浅不能浅于3公分,最深不能超过6公分,每播深1厘米,玉米出苗晚2-3天。
3. 玉米播种机深浅调整
1、调整拖挂两侧立拉杆。
2、调整犁柱高度。
使用方法
玉米播种机具有播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稳定、覆土良好、节省种子、工作效率高等特点。正确使用播种机应注意掌握以下10要点:
1 进田作业前的保养 要清理播种箱内的杂物和开沟器上的缠草、泥土,确保状态良好,并对拖拉机及播种机的各传动、转动部位,按说明书的要求加注润滑油,尤其是每次作业前要注意传动链条润滑和张紧情况以及播种机上螺栓的紧固情况。
2 机架不能倾斜 播种机与拖拉机挂接后,不得倾斜,工作时应使机架前后呈水平状态。
3 搞好各种调整 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农艺要求,将播种量、开沟器的行距、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调整适当。
4 注意加好种子 加入种子箱的种子,达到无小、秕、杂,以保证种子的有效性;其次种子箱的加种量至少要加到能盖住排种盒入口,以保证排种流畅。
5 试播 为保证播种质量,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一定要坚持试播20米,观察播种机的工作情况。请农技人员、当地农民等检测会诊,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再进行大面积播种。
6 注意匀速直线行驶 农机手选择作业行走路线,应保证加种和机械进出方便,播种时要注意匀速直线前行,不能忽快忽慢或中途停车,以免重播、漏播;为防止开沟器堵塞,播种机的升降要在行进中操作,倒退或转弯时应将播种机提起。
7 先播地头 首先横播地头,以免将地头轧硬,造成播深太浅。
8 经常观察 播种时经常观察排种器、开沟器、覆盖器以及传动机构的工作情况,如发生堵塞、粘土、缠草、种子覆盖不严,及时予以排除。调整、修理、润滑或清理缠草等工作,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9 保护机件 播种机工作时,严禁倒退或急转弯,播种机的提升或降落应缓慢进行,以免损坏机件。
10 注意种子箱 作业时种子箱内的种子不得少于种子箱容积的1/5;运输或转移地块里时,种子箱内不得装有种子,更不能装其他重物。
玉米播种机是指以作物玉米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同时兼顾大豆等作物),通常对播种机的称呼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玉米播种机、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
4. 农哈哈玉米播种机怎么调深浅
.作业前准备
使用前首先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检查播种机上的相关零部件,对玉米播种机的各种性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发生机器故障。每次作业前都应检查播种机传动部位润滑油是否充足,零部件连接是否紧密,连接螺栓是否紧固,各转动部位是否灵活。在播种作业中若发现有声音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停车检查,查看故障,进行必要的检修。
2.挂接
播种机与拖拉机挂接后,机架不得倾斜,工作时应使机架前后呈水平状态。
3.作业状态调整
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农艺要求,将开沟器的行距、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播种量进行适当调整。
4.种子加装
加入种子箱的种子,达到无小、秕、杂,以保证种子的有效性;种子箱的加种量至少要加到能盖住排种盒入口处,以保证排种流畅。
5.试播
为保证播种质量,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一定要坚持试播20米,观察播种机的工作情况。请农技人员、当地农民等检测会诊,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再进行大面积播种。
6.播种顺序
先横播地头,以免将地头轧硬,造成播深太浅。
7.作业路线
农机手选择作业行走路线,应保证加种和机械进出方便,播种时要注意匀速直线前行,不能忽快忽慢或中途停车,以免重播、漏播;为防止开沟器堵塞,播种机的升降要在行进中操作,倒退或转弯时应将播种机提起。
3/3
8.作业监控
播种时经常观察排种器、开沟器、覆盖器以及传动机构的工作情况,如出现堵塞、粘土、缠草、种子覆盖不严等现象,及时予以排除。调整、修理、润滑或清理缠草等工作必须在停车后进行。
9.种箱管理
作业时种子箱内的种子不得少于种子箱容积的1/5;运输或转移地块里时,种子箱内不得装有种子,更不能装其他重物。
10.机件保护
玉米播种机工作时,严禁倒退或急转弯,玉米播种机的提升或降落应缓慢进行,以免损坏机件。
5. 玉米播种机左右不一样的深浅
它有升降功能,不平的话可以左右上下调试
6. 玉米播种机两行深浅不一
一、选种
据了解适合大面积养殖的蚯蚓品种有大平二号。这个品种的特点是体长可达五十毫米至七十毫米,寿命长,肉多,繁殖率高,体表呈紫红色,但是体表颜色也会随着水分、饲料等因素而发生颜色深浅的改变。
二、饲料准备
1.饲料选择
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
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菌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如金菌)。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三、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
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四、放养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五、日常管理
1.温度
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2.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空气
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
4.养殖密度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以上就是今天有关大面积养殖蚯蚓的所有技术要点,想养殖蚯蚓的农户朋友一定要综合考虑,并不是每个人都养殖蚯蚓有销路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