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陈鹤琴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这一条是依据了儿童喜好游戏、好动的心理,通过动手他们可以获得肌肉的快感,
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陈鹤琴说:“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唯一的门径”。
根据行为心理学说,思想也是一种行动。儿童不仅身体好动,而且也喜欢动思想,因此学校中的各种活动及教学,教师都不应直接说明结果,而是由儿童自己去探索结果。
三,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一定要使他们在适当的自然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这一条也是强调儿童亲身实践,动手去做。譬如游泳,在陆地上学是没有用的。譬如烧饭,在教室里讲饭怎样煮,也是没有用的。
四,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这一条依据的是儿童亲自然的心理特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儿童的世界。探索自然的奥秘以及社会的实际问题,都是儿童的活教材。
五,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儿童喜爱别人的称赞,被称赞就高兴被批评就反感,可以利用这种心理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求学。
六,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这和第四条是一样的道理,从真实的自然和社会中获得直接知识,书本上的是间接知识,读了也不可能完全理解。
七,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的运用:比如我们要教儿童认识一只猫,可以用一只狗来比较,让儿童在对比中分化出各自的特点而加深认识。
比较教学法各门学科均可应用,好处在于令儿童所学的知识,认识得更正确、深刻,也能保持更长久的记忆。
八,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竞争也是儿童会有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去组织儿童比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注意避免胜利者骄傲、败北者气馁两种弊病,防止合理的竞争变为倾轧,把比赛变为嫉妒的恶果。
关于应试教育的好处和坏处,社会上争议都很多了。
基本上观点是,好处:让穷人的孩子也有翻身的机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嘛。
坏处:把孩子变成高分低能的人,填鸭式的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烂大街的观点我就不累述了,没点新思想,怎么好意思和大家分享。
其实大家对应试教育的好处和坏处,都误解了。
01
先给大家介绍下一部丹麦拍的纪录片《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
片子通过纪实来探讨中丹教育的优劣。
相关视频,大家可以网上搜来看。
片子讲的是,丹麦的一所正常中学,跟同一水平的中国黑龙江省一所正常中学的孩子组织起来比赛,分别从阅读、数学、英语、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衡量两个国家学生的水平。
比赛流程由丹麦教育专家设计,由丹麦和中国的老师共同来打分。
这真的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第一次正面对决了。
结果如何?
除了英语之外,中国孩子在阅读、数学、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全部大比分胜过丹麦孩子。
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估计连丹麦的制片人也想不到。
因为很多丹麦人和我们想的都一样,那就是应试教育虽然在灌输知识的方面很高效,但是扼杀创造力和团队能力。
相反,素质教育则在这方面要强于应试教育,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可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丹麦孩子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也输给了实行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
中国学生在项目上多次战胜丹麦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进行前,丹麦老师认定中国填鸭式的教育不可能获胜,当然结果非常打脸。
02
其实应试教育的叫法是错误的,根据中国教育的典型特征,我们应该叫它“工业化教育”。
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教育有一套明确完整的、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第二,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的、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这些,以及一个最终考核体系,也就是高考。
第三,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
第四,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这四条列下来之后,你会发现这种教育最适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答案是: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
工人的工作任务是明确的、不允许出错的;
工人的工作成绩是有严格分时段考核体系来评判的;
为了确保工人最有效率地投入工作,类似于富士康这样的工厂用准军事化的手段来管理工人;
最后,流水线上的工人学会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要出错。
所以,这套教育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工业化教育”。
03
人类历史上除了“工业化教育”之外,还有两种教育形式,分别是“口传心授教育”和“自由博雅教育”。
“口传心授”,很好理解,最早是家庭里面父母教育孩子,之后是学徒制里面师傅教育徒弟。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教育,信息传递效率很低。
“自由博雅教育”,则是古代哲学家和贵族们推崇的教育形式。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我不给你强加任何任务,你纯粹出于对智慧的向往,读经典著作,思考重大问题,然后等哪天你开悟了,你也成了大哲学家了。
很多人推崇的“素质教育”,其实归根结底来源于这种“自由博雅教育”的理想。
孔子门生数千,能开悟的也就七十二贤
那在这三种教育形式中,哪种教育更好、创新效率最高呢?
从那些高大上的词来看,很多人都喜欢“自由博雅教育”,所以认为它更好,但从实际效果看,答案其实是“工业化教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思考下哈。
在自由博雅教育中,创新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哲学家灵光一现的天才想法。
什么时候能有什么程度的突破,都是随机的。
但是现代社会的创新恰恰不是通过天才想法实现的,它靠的是把知识拆解成基本原理,然后你自己重新排列组合这些基本原理来实现的。
你以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真的是靠被苹果砸中的?
地球引力作用的现象一直呈现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为什么之前其他人包括牛顿没有发现万有引力,恰恰是到了那个时候才发现?
那是因为人类的知识、牛顿的知识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没有那个苹果,也会有其他东西启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甚至没有牛顿,也会有其他人能发现。
牛顿要是没有大量的知识,哪怕被苹果砸死也没用。
所以创新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呢?
就是知识,而工业化教育,恰恰是最高效率地让一个人积累到大量的知识。
04
其实工业化教育的起源是普鲁士教育。
现在流行的K12教育体系,就是普鲁士人发明出来的,它的特点就是强调分工、强调纪律、强调稳定,把学生严格按照学期和年纪区分之后,组织起来参加统一学习。
这种教育体制为德国培养了大量工业人才,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全世界只有德国三度崛起,第一次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第二个次是一战后,第三次是二战后。
德国三度崛起的秘密,正是它拥有一群工业化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
整齐划一、校规严明,当年欧洲的学校也是准军事化管理
随后,苏联人学习了这种经验,把它改造成为更加严格的,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试教育”体制。
中国人就是从苏联那里学到这种“工业化教育”的。
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从一个体量庞大的落后农业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代价、在最短时间内把大量人口训练成合格产业工人。
工业化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公平。
工业上的流水线操作,每个人经过训练都能掌握;工业化教育的知识,每个学生只要肯下苦功,也都能学会。
当然,这里说的“流水线”并不是指大学生真去当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中国这个阶段的主要生产形态。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社会的主要资源都是围绕工业化这个核心来配置的。
即使不去当工人,其他配套产业对标准化的要求也很高。
别把中国工厂都想成富士康流水线,工厂里的工程师也是很重要的
而且拥有大量工业,对中国来说挺好的。
之前提到过德国的市场经济,德国政府就是有意压制金融业,一直坚守制造业,目前德国制造业产值占GDP是20.83%,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正因为如此,每次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德国都受伤最小,复苏得最快。
英国首相布莱尔问德国经济为什么那么坚挺时,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至少我们德国还在造东西。”
所以工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并不是贬义词,这些都是制造业的真实面目。
05
中国被称为发达国家的的粉碎机,中国一生产,就让很多东西变成白菜价了,又好又便宜,发达国家就没法靠着技术垄断躺着赚钱了。
轮胎、防弹装备、润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国际市场上5000元一克,2013年,宁波建成了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生产线,石墨烯成本价格降为3元一克.......
通信行业的交换机的一块板,15年前国外卖20万,10年前,国内企业开始生产,5年后价格降到一万,欧美厂商大多倒闭不见。
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产化之后价格只要300万,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厂商玩完。
集成电路行业,计算机需要的8086芯片,在上世纪80年代初都需要进口,现在价格5元,成本近乎为零的东西,那时中国只能在国际上高价买。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市场价格降到了今天的5元钱......
新能源市场,2010年,中国进口烷烃类气体,国际市场报价45000一公斤,然后我们努力培养了福建的一个国内供应商,烷烃类气体价格降到了28000。
2004年,15英寸面板,市场价260美金,中国政府在液晶面板行业投入了1000亿,现在50英寸超大面板价格只要180美元.....15寸的更是只要60美元....
2010年发改委共批了35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国外同期价格6000亿,而咱们国产化后只需要4000亿,这4000亿至少能创造40万人以上的岗位。
这就是中国工业的能力。
靠的是什么?
当然靠工业化教育培养出的高素质工程师。
中国高铁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高铁的成功,有学者总结为“中国高铁模式”。
我们是利用中国的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吸引三四家世界最好的高铁公司,花大价钱买你的技术,但你要将这部分技术转让给我。
技术来之后,中国组织几十万的工程师来研究这些技术,把它们整合起来,发现每种技术的长处和短处,在这基础上再进行超越。
很多人说,不对啊,中国人造不出操作系统啊,造不出芯片啊。
其实中国不是造不出操作系统,是操作系统需要一个生态,这方面美国人已经占据了先机。
操作系统不难造,难的是培育整个生态,所以这个和技术无关。
芯片也是这样,造出来也不难,难的是量产。
如果你没有订单,花钱花精力研发出来的芯片就只能留在实验室,而不能推出市场。
这方面美国人也占据先机了,高通造出来的芯片,铁定有企业买,根本不用愁订单。
06
凭良心说,中国的工业化教育真不错。
12月3日,经合组织发布了2018 PISA测试结果:
“在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世界杯上,新加坡的15岁学生下滑到了第二名。在一项名为PISA的全球学校系统研究(测试)里,新加坡将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科目的第一名拱手让给中国。”
PISA测试由经合组织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进行测试。
2018年共有来自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万名15岁青少年参与PISA。
其实中国学生在PISA的排名一直非常高,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这次只不过是超越了常年第一的新加坡。
当然,对于这样的成绩,国内有人是否定的。
其实我觉得挺奇怪的,之前中国孩子拿奥林匹克数学,有人说那对孩子不好。
现在中国孩子拿PISA世界第一了,又有人跳出来说这东西不好,
中国孩子没拿世界第一之前,这类文章从不出现。
这些人就那么见不得中国好?
反正在他们眼里,中国孩子做啥都不对就是了。
中国孩子不容易的,在毁掉中艰难长大
有人会说,既然中国教育那么好,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把孩子送出国去。
你看西方那些实行蹦蹦跳跳素质教育的国家,人家确实是富裕啊,这点你没法反驳吧。
这点确实没法反驳。就像马云说赚钱很容易,我也没法反驳,毕竟全中国他最有钱,谁敢说他是错的呢?
谁要是信了这话,想着开家淘宝店就能躺着赚钱,那我也只能祝你好运了
那些发达国家比中国富裕,所以我们说人家的教育差,就显得那么没底气了。
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是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了素质教育才变得富裕,还是富裕了才实行宽松的教育?
别忘了,工业化教育是德国发明的,起源于西方。
搞清楚了这先后次序,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确实有不少人送孩子出国读书。
但这批留学的孩子,是分两类的。
一类是想避开辛苦的国内教育,所以到国外寻找快乐去;
一类是嫌国内教育还不够严格,花巨款进入西方的私立贵族学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精英。
后者不是去找快乐教育,而是让孩子吃苦去的。
前段时间在中国家长圈刷屏过一波英国王室5岁乔治王子的小学一年级课程:
数学、英语、法语、科学、历史、地理、计算机、戏剧、艺术、体操、游泳、击剑、高尔夫、陶艺、芭蕾......
这就是西方精英教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王子也没有快乐童年啊。
07
当然,上面说了一大堆,并不代表中国教育没有缺点。
中国教育真正的缺点是什么呢?
也是“工业化”这三个字。
而不是过去我们以为的什么创新能力不足,团队协调能力不够什么的,还有什么高分低能什么的。
丹麦的纪录片和PISA排名都说明了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我们一直认为的那些缺点。
工业化教育的缺点是什么呢?
就是当没有目标和方向时,我们不知道做什么。
说得直白点就像,没有答案时,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答题。
工业体系下的流水线,每个工人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你是拧螺丝,还是焊电线,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很清晰,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就行了。
但是如果一旦没有目标,我们就犯难了。
当新经济到来,新模式来临时,我们会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的教育都在训练确定性东西。
举个例子,造高铁需要创新,但是高铁是确定性能造的,这个我们中国人擅长,只要确定有的东西,我们总能找到答案。
但是没有高铁之前,我们中国人不知道怎么造。
高铁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只不过造出更好而已。
工业化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别人能造,我们也能造。
但是我们造不出从来没有的东西,说白一点就是,工业化教育不利于学生发明新事物。
为什么苹果手机没有出现在中国,因为它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新事物。
在苹果手机出来前,中国人想不到要造一个没有按键的智能手机。
但智能手机出来后,中国人的工业化教育体系的优势就出来了,你看现在全世界造手机的,只剩下中美韩三家,韩国也只有三星,咱们中国有华为、小米、oppo,vivo,传音(非洲手机之王,占据50%的非洲手机市场)。
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我们擅长。在没有的情况下创造,我们不行。
这就是工业化教育的缺点。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其实是教育原因
西方能造,我们也能造。
但是当西方还没造出来,全世界都还没有这种事物前,工业化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中国人就没办法了。
工业化教育的缺点是要改,但不是改成蹦蹦跳跳的素质教育。
而是保留工业化教育的优点,同时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社会,接触新事物,鼓励新想法。
在这方面,物理和化学的实验课就非常适合启发学生发现发明新东西。
所以,我更赞成学校增加通过观察和实验推导出新发现的实验课,不是加个音乐课舞蹈课足球课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
08
工业化教育系统培训出来的工程师红利,中国还能吃二十年,把现有发达国家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再造一遍,造得比他们好、他们便宜。
沿着这条发达国家粉碎机的道路,中国也能成为发达国家。
德国三度崛起,靠的就是这样,汽车的概念不是德国人最早发明的,但是德国人改良得最多、也造得最好。
但是之后呢?中国总不可能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追吧,而且总有一天中国是会跑到最前面的啊。
到那时,全世界都等着看中国人新发明新发现时,我们就尴尬了。
不过中国有一个好处,就是人口多,在概率上,总会有人跳出工业化教育系统的思维。
你看在古代如此僵化的教育系统下,都能搞出四大发明。
人多就是好,就是有优势。
保持人口数量优势,用工业化教育高效率地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允许那些天才少年们跳出原有教育系统,提供条件任其发挥才能。
是目前中国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美国高中生威尔森要建核反应堆,高中学校没法教。
内华达州立大学雷诺分校会给高中里的尖子生提供研究所需的仪器和实验室。威尔森在那里在该大学物理学教授的帮助下,才造出了核反应堆。
威尔森14岁时,成为了世界上第31个完成核聚变反应的个人,且是最年轻的。
关于应试教育的好处和坏处,社会上争议都很多了。
基本上观点是,好处:让穷人的孩子也有翻身的机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嘛。
坏处:把孩子变成高分低能的人,填鸭式的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呢?
烂大街的观点我就不累述了,没点新思想,怎么好意思和大家分享。
其实大家对应试教育的好处和坏处,都误解了。
01
先给大家介绍下一部丹麦拍的纪录片《丹麦9年Z班 VS 中国初三13班》。
片子通过纪实来探讨中丹教育的优劣。
相关视频,大家可以网上搜来看。
片子讲的是,丹麦的一所正常中学,跟同一水平的中国黑龙江省一所正常中学的孩子组织起来比赛,分别从阅读、数学、英语、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衡量两个国家学生的水平。
比赛流程由丹麦教育专家设计,由丹麦和中国的老师共同来打分。
这真的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第一次正面对决了。
结果如何?
除了英语之外,中国孩子在阅读、数学、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全部大比分胜过丹麦孩子。
结果非常出人意料,估计连丹麦的制片人也想不到。
因为很多丹麦人和我们想的都一样,那就是应试教育虽然在灌输知识的方面很高效,但是扼杀创造力和团队能力。
相反,素质教育则在这方面要强于应试教育,是我们改革的方向。
可是实行素质教育的丹麦孩子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也输给了实行应试教育的中国孩子。
中国学生在项目上多次战胜丹麦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进行前,丹麦老师认定中国填鸭式的教育不可能获胜,当然结果非常打脸。
02
其实应试教育的叫法是错误的,根据中国教育的典型特征,我们应该叫它“工业化教育”。
为什么呢?
第一,中国教育有一套明确完整的、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第二,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的、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这些,以及一个最终考核体系,也就是高考。
第三,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
第四,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这四条列下来之后,你会发现这种教育最适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答案是: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
工人的工作任务是明确的、不允许出错的;
工人的工作成绩是有严格分时段考核体系来评判的;
为了确保工人最有效率地投入工作,类似于富士康这样的工厂用准军事化的手段来管理工人;
最后,流水线上的工人学会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不要出错。
所以,这套教育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工业化教育”。
03
人类历史上除了“工业化教育”之外,还有两种教育形式,分别是“口传心授教育”和“自由博雅教育”。
“口传心授”,很好理解,最早是家庭里面父母教育孩子,之后是学徒制里面师傅教育徒弟。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教育,信息传递效率很低。
“自由博雅教育”,则是古代哲学家和贵族们推崇的教育形式。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我不给你强加任何任务,你纯粹出于对智慧的向往,读经典著作,思考重大问题,然后等哪天你开悟了,你也成了大哲学家了。
很多人推崇的“素质教育”,其实归根结底来源于这种“自由博雅教育”的理想。
孔子门生数千,能开悟的也就七十二贤
那在这三种教育形式中,哪种教育更好、创新效率最高呢?
从那些高大上的词来看,很多人都喜欢“自由博雅教育”,所以认为它更好,但从实际效果看,答案其实是“工业化教育”。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思考下哈。
在自由博雅教育中,创新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哲学家灵光一现的天才想法。
什么时候能有什么程度的突破,都是随机的。
但是现代社会的创新恰恰不是通过天才想法实现的,它靠的是把知识拆解成基本原理,然后你自己重新排列组合这些基本原理来实现的。
你以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真的是靠被苹果砸中的?
地球引力作用的现象一直呈现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为什么之前其他人包括牛顿没有发现万有引力,恰恰是到了那个时候才发现?
那是因为人类的知识、牛顿的知识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没有那个苹果,也会有其他东西启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甚至没有牛顿,也会有其他人能发现。
牛顿要是没有大量的知识,哪怕被苹果砸死也没用。
所以创新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呢?
就是知识,而工业化教育,恰恰是最高效率地让一个人积累到大量的知识。
04
其实工业化教育的起源是普鲁士教育。
现在流行的K12教育体系,就是普鲁士人发明出来的,它的特点就是强调分工、强调纪律、强调稳定,把学生严格按照学期和年纪区分之后,组织起来参加统一学习。
这种教育体制为德国培养了大量工业人才,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起点。
全世界只有德国三度崛起,第一次是普鲁士统一德国,第二个次是一战后,第三次是二战后。
德国三度崛起的秘密,正是它拥有一群工业化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
整齐划一、校规严明,当年欧洲的学校也是准军事化管理
随后,苏联人学习了这种经验,把它改造成为更加严格的,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试教育”体制。
中国人就是从苏联那里学到这种“工业化教育”的。
它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从一个体量庞大的落后农业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代价、在最短时间内把大量人口训练成合格产业工人。
工业化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公平。
工业上的流水线操作,每个人经过训练都能掌握;工业化教育的知识,每个学生只要肯下苦功,也都能学会。
当然,这里说的“流水线”并不是指大学生真去当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中国这个阶段的主要生产形态。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社会的主要资源都是围绕工业化这个核心来配置的。
即使不去当工人,其他配套产业对标准化的要求也很高。
别把中国工厂都想成富士康流水线,工厂里的工程师也是很重要的
而且拥有大量工业,对中国来说挺好的。
之前提到过德国的市场经济,德国政府就是有意压制金融业,一直坚守制造业,目前德国制造业产值占GDP是20.83%,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正因为如此,每次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德国都受伤最小,复苏得最快。
英国首相布莱尔问德国经济为什么那么坚挺时,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至少我们德国还在造东西。”
所以工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并不是贬义词,这些都是制造业的真实面目。
05
中国被称为发达国家的的粉碎机,中国一生产,就让很多东西变成白菜价了,又好又便宜,发达国家就没法靠着技术垄断躺着赚钱了。
轮胎、防弹装备、润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国际市场上5000元一克,2013年,宁波建成了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生产线,石墨烯成本价格降为3元一克.......
通信行业的交换机的一块板,15年前国外卖20万,10年前,国内企业开始生产,5年后价格降到一万,欧美厂商大多倒闭不见。
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当年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国产化之后价格只要300万,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厂商玩完。
集成电路行业,计算机需要的8086芯片,在上世纪80年代初都需要进口,现在价格5元,成本近乎为零的东西,那时中国只能在国际上高价买。当某微电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后,市场价格降到了今天的5元钱......
新能源市场,2010年,中国进口烷烃类气体,国际市场报价45000一公斤,然后我们努力培养了福建的一个国内供应商,烷烃类气体价格降到了28000。
2004年,15英寸面板,市场价260美金,中国政府在液晶面板行业投入了1000亿,现在50英寸超大面板价格只要180美元.....15寸的更是只要60美元....
2010年发改委共批了35个城市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国外同期价格6000亿,而咱们国产化后只需要4000亿,这4000亿至少能创造40万人以上的岗位。
这就是中国工业的能力。
靠的是什么?
当然靠工业化教育培养出的高素质工程师。
中国高铁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高铁的成功,有学者总结为“中国高铁模式”。
我们是利用中国的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吸引三四家世界最好的高铁公司,花大价钱买你的技术,但你要将这部分技术转让给我。
技术来之后,中国组织几十万的工程师来研究这些技术,把它们整合起来,发现每种技术的长处和短处,在这基础上再进行超越。
很多人说,不对啊,中国人造不出操作系统啊,造不出芯片啊。
其实中国不是造不出操作系统,是操作系统需要一个生态,这方面美国人已经占据了先机。
操作系统不难造,难的是培育整个生态,所以这个和技术无关。
芯片也是这样,造出来也不难,难的是量产。
如果你没有订单,花钱花精力研发出来的芯片就只能留在实验室,而不能推出市场。
这方面美国人也占据先机了,高通造出来的芯片,铁定有企业买,根本不用愁订单。
06
凭良心说,中国的工业化教育真不错。
12月3日,经合组织发布了2018 PISA测试结果:
“在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世界杯上,新加坡的15岁学生下滑到了第二名。在一项名为PISA的全球学校系统研究(测试)里,新加坡将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科目的第一名拱手让给中国。”
PISA测试由经合组织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三年举行一次,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进行测试。
2018年共有来自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万名15岁青少年参与PISA。
其实中国学生在PISA的排名一直非常高,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这次只不过是超越了常年第一的新加坡。
当然,对于这样的成绩,国内有人是否定的。
其实我觉得挺奇怪的,之前中国孩子拿奥林匹克数学,有人说那对孩子不好。
现在中国孩子拿PISA世界第一了,又有人跳出来说这东西不好,
中国孩子没拿世界第一之前,这类文章从不出现。
这些人就那么见不得中国好?
反正在他们眼里,中国孩子做啥都不对就是了。
中国孩子不容易的,在毁掉中艰难长大
有人会说,既然中国教育那么好,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把孩子送出国去。
你看西方那些实行蹦蹦跳跳素质教育的国家,人家确实是富裕啊,这点你没法反驳吧。
这点确实没法反驳。就像马云说赚钱很容易,我也没法反驳,毕竟全中国他最有钱,谁敢说他是错的呢?
谁要是信了这话,想着开家淘宝店就能躺着赚钱,那我也只能祝你好运了
那些发达国家比中国富裕,所以我们说人家的教育差,就显得那么没底气了。
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是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了素质教育才变得富裕,还是富裕了才实行宽松的教育?
别忘了,工业化教育是德国发明的,起源于西方。
搞清楚了这先后次序,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还有,确实有不少人送孩子出国读书。
但这批留学的孩子,是分两类的。
一类是想避开辛苦的国内教育,所以到国外寻找快乐去;
一类是嫌国内教育还不够严格,花巨款进入西方的私立贵族学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精英。
后者不是去找快乐教育,而是让孩子吃苦去的。
前段时间在中国家长圈刷屏过一波英国王室5岁乔治王子的小学一年级课程:
数学、英语、法语、科学、历史、地理、计算机、戏剧、艺术、体操、游泳、击剑、高尔夫、陶艺、芭蕾......
这就是西方精英教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王子也没有快乐童年啊。
07
当然,上面说了一大堆,并不代表中国教育没有缺点。
中国教育真正的缺点是什么呢?
也是“工业化”这三个字。
而不是过去我们以为的什么创新能力不足,团队协调能力不够什么的,还有什么高分低能什么的。
丹麦的纪录片和PISA排名都说明了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我们一直认为的那些缺点。
工业化教育的缺点是什么呢?
就是当没有目标和方向时,我们不知道做什么。
说得直白点就像,没有答案时,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答题。
工业体系下的流水线,每个工人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你是拧螺丝,还是焊电线,每个人的工作内容都很清晰,朝着目标努力前进就行了。
但是如果一旦没有目标,我们就犯难了。
当新经济到来,新模式来临时,我们会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的教育都在训练确定性东西。
举个例子,造高铁需要创新,但是高铁是确定性能造的,这个我们中国人擅长,只要确定有的东西,我们总能找到答案。
但是没有高铁之前,我们中国人不知道怎么造。
高铁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只不过造出更好而已。
工业化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别人能造,我们也能造。
但是我们造不出从来没有的东西,说白一点就是,工业化教育不利于学生发明新事物。
为什么苹果手机没有出现在中国,因为它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新事物。
在苹果手机出来前,中国人想不到要造一个没有按键的智能手机。
但智能手机出来后,中国人的工业化教育体系的优势就出来了,你看现在全世界造手机的,只剩下中美韩三家,韩国也只有三星,咱们中国有华为、小米、oppo,vivo,传音(非洲手机之王,占据50%的非洲手机市场)。
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我们擅长。在没有的情况下创造,我们不行。
这就是工业化教育的缺点。
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其实是教育原因
西方能造,我们也能造。
但是当西方还没造出来,全世界都还没有这种事物前,工业化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中国人就没办法了。
工业化教育的缺点是要改,但不是改成蹦蹦跳跳的素质教育。
而是保留工业化教育的优点,同时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社会,接触新事物,鼓励新想法。
在这方面,物理和化学的实验课就非常适合启发学生发现发明新东西。
所以,我更赞成学校增加通过观察和实验推导出新发现的实验课,不是加个音乐课舞蹈课足球课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
08
工业化教育系统培训出来的工程师红利,中国还能吃二十年,把现有发达国家已经发明出来的技术再造一遍,造得比他们好、他们便宜。
沿着这条发达国家粉碎机的道路,中国也能成为发达国家。
德国三度崛起,靠的就是这样,汽车的概念不是德国人最早发明的,但是德国人改良得最多、也造得最好。
但是之后呢?中国总不可能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追吧,而且总有一天中国是会跑到最前面的啊。
到那时,全世界都等着看中国人新发明新发现时,我们就尴尬了。
不过中国有一个好处,就是人口多,在概率上,总会有人跳出工业化教育系统的思维。
你看在古代如此僵化的教育系统下,都能搞出四大发明。
人多就是好,就是有优势。
保持人口数量优势,用工业化教育高效率地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允许那些天才少年们跳出原有教育系统,提供条件任其发挥才能。
是目前中国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美国高中生威尔森要建核反应堆,高中学校没法教。
内华达州立大学雷诺分校会给高中里的尖子生提供研究所需的仪器和实验室。威尔森在那里在该大学物理学教授的帮助下,才造出了核反应堆。
威尔森14岁时,成为了世界上第31个完成核聚变反应的个人,且是最年轻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