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姜起垄开沟机什么样的好
起垄之后农作物高出地表10~20公分左右,可以形成比较合理的空间分布结构,利于叶面发生光合作用,提升通风效果。另外,起垄之后还利于灌溉和排水,一旦遭遇洪水暴雨灾害,可以从地块沟笼中迅速排出,不会形成长时间的涝灾,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生姜通过起垄播种,能够增加活土层,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同时出现降雨过大后排水方便,并且浇水以后,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的现象,这样做排水排涝效果都非常好。在水、肥、气、热的良性协同作用,就会非常有利于生姜姜块的膨大、有效提升生姜的抗逆性,抗病性,从而提升生姜的产量。
可以使肥水集中,同时也可以防止洪涝。
2. 大葱开沟机大型的
普通微耕机在国内经过十几年推广以来,发展突飞猛进,普及率已然成为国内耕地机器中毋庸置疑的霸主。
微耕机,是“微型耕耘机”的简称,通常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也有小部分电动型微耕机。它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朋友替代牛耕的理想选择。微耕机不是拿来开沟的,主要用来旋耕松土的! 相比较开沟机来说,微耕机加上开沟器开沟效果确实不太理想,如果进行简单的开沟覆土还是可以的,如果对于种大葱、大姜等经济作物开沟的话,最好还是用专业的开沟机!3. 大姜开沟机多少钱一台
大姜开沟看起来很简单,就是确定好沟距,让开沟机来回刨出沟来即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姜开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宽度
大姜开沟的宽度有仨,分别是沟距,沟宽和垄背宽。
沟距就是按多少厘米开沟。大姜开沟播种在北方姜区普遍采用,同南方姜区有所不同。北方姜区一般是按65-70厘米开沟,基本上是68-70厘米的为多。
沟宽是指开出来用于摆放姜种的沟,沟底的宽度以12厘米左右为宜,开出来的土压成垄背。
垄宽是指垄背的宽度,是由姜沟中捞出来的土经机械碾压轮压实而成,宽度一般是在25-26厘米。
2,深度
深度指的是姜沟深,沟深不低于28厘米,以29-30厘米为宜,因为大姜的根系就处于3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
3,注意事项
大姜开沟的宽度和深度有这么几点可注意一下哈。
如果你选择的是65-67厘米开沟,那么沟深宜在30厘米,底宽12厘米左右。
如果你选择68-70厘米开沟,那么沟深宜在28厘米,沟底12厘米左右。
因为沟底越宽捞出来的土越少,导致沟深不够,垄背上的土容易压到沟里;而垄背越宽,背上的土越充裕,垄背越窄,培土时土壤相对不足,不利培土。如果沟开得过深,可深种浅培,开得浅一点,垄背宽一些,可浅种深培。
不要小瞧了大姜沟底的宽度,它的宽窄可决定沟的深度,从而影响后期的管理方法。当垄背上的培土不充裕时,那是很麻烦的事,培土浅了高度不够,姜指头短。过窄的行距影响培土的高度和深度,影响大姜的横向分枝,导致姜头外露,降低产量和品质。
有人会说,我按75-80厘米开沟,让垄背宽一些,这样有利于培土。理论上是好的,但实际上却浪费了土地,导致播种量不足,产量下降。二是大姜这种作物比较耐阴,而且其叶片在10月上旬气温下降时,基本就会停止生长了,行距越大空隙越大,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导致光合产物下降,产量降低。因此不宜过宽开沟。实践证实,在北方开沟种姜的地区,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开沟在65-67厘米为宜,高肥力地块在68-70厘米为宜。现在的姜地用肥量大,肥力较高,因此开68-70厘米的沟为佳,即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又可获得高产优质的大姜。
而南方姜区一般是埂子姜,高畦姜窝子姜等,如开沟播种的埂子姜,一般埂底宽35厘米左右,沟底宽15厘米左右;畦子姜畦宽1.3米左右,按株行距各为33厘米左右挖窝穴播。这跟我们北方姜区有所不同。
因此在大姜的开沟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要保证适宜的宽度和深度,二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太干太湿都不易开沟,三要保证沟壁结实,以防塌土影响大姜的出芽。
4. 生姜开沟起垄机
一、培育壮芽
1、晒姜困姜
于适期播种前20-30天,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用清水洗去姜块上的泥土,平铺在草席或干净的地上晾晒1~2天,傍晚收进室内,以防夜间受冻。晒种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第一,提高姜块温度,促进内部养分分解,从而加快发芽速度。
一般姜窖内的温度为13-14℃,生姜在此温度条件下,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经晒姜后,种姜体温明显提高。据测定,在室温22℃条件下,堆放室内而未经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1℃,内部温度为20℃。在阳光下晾晒的姜块表面温度为29.5℃,内部温度为28℃。
第二,减少姜块水分,防止姜块腐烂。
由于贮姜窖内空气湿度大,姜块含水量极高,经适当晾晒后,可降低姜块水分尤其是自由水含量,防止催芽过程中发生霉烂。
第三,有利于选择健康无病姜种。
带病姜块未经晾晒时,病症不甚明显,经晾晒之后,则往往表现为干瘪皱缩,色泽灰暗,病症十分明显,因而便于淘汰病姜。
姜种晾晒1-2天后,即将其置于室内堆放2-3天,姜堆上覆以草帘,促进养分分解,称“困姜”。一般经2-3次晒姜、困姜,便可开始催芽了。
2、选种
在2月下旬或3月上旬把姜种取出来。先拿到太阳下晒5-6个小时,然后选择比较肥壮,已有细芽尖露出来的种姜。种姜芽尖要多,用手触摸要有像锯齿挂手的感觉。剔除烂蔸和烂茎的病虫害姜。
3、催芽
生姜经过晒、选后进行催芽。
方法是:在室内两边各打两根柱子,用条木扎成坚实的像火炕一样,宽度根据催芽种姜多少而定,但支架必须比地面高2-2.5米。下面加温的火不能太大,一般以出烟不出明火为好,以免对姜造成损伤。
二、合理密植
种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加温催芽处理后芽尖会很快长大,到4月后,把种姜取下来,选择大而圆的芽头,把块茎用手掰开块块茎只留顶端健壮的一个芽尖。如果顶端没有芽尖,侧芽也可,但其余的必须全部剥去。
如果出芽率好,一般每100千克种姜可分2000棵左右,栽培种姜要选择稍有倾斜的山坡地,土质要比较良好,如果在平原地栽培,必须排灌都很方便。
栽培时,先把地整好,并打好姜沟。生姜种植的密度多大,应视种植地块的肥力、水肥条件、种姜块的大小而定。
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的地块,且种姜块在60-80克,行株距为0.65米x0.2米,即亩植5000株左右。
土壤肥力和肥水条件中等的地块,种姜块在50克左右,行株距为0.6米x0.18米,即亩植6000株左右。
栽培时,要先把块茎放稳,芽头紧贴土面,不能上翘,然后用手抓一把各种肥料制的草本灰丢在芽头的旁边,再用有机肥盖,这样一行行地种下去。基肥一定要施足,开挖的行沟必须达到30厘米深。
三、栽后管理
1、施足底肥,多次追肥
生姜需肥特性,对钾肥需求量大,对磷肥需求量较小,前期生长较缓慢,植株矮小,需肥不多,中后期生长旺盛,需肥量大。
据测土配方确定施肥方法及数量:耕地之前根据科学取土方法取土化验,检测出的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换算碳、氮比,根据大姜需肥特性制定出施肥配方。
生姜较耐肥,并且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每亩施猪牛粪1500~2500千克,钾肥10-15千克作基肥。
追肥应勤施薄施,由淡到浓。苗高15厘米时施一次薄肥,高30厘米追第二次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追肥。苗期以氯肥为主,根茎膨大期应多施钾肥。
2、水分管理
①发芽期底水要浇透,初水要适时。通常直到出苗达70%左右时才开始浇第一水、浇第一水后2-3天,紧接着浇第二水,然后中耕保墒,可使姜苗生长健壮。
②幼苗期小水勤浇,及时划,破除土壤板结,暴雨过后,及时清沟沥水,做到雨过水干,防止姜田发生渍害。
③旺盛生长期大水勤浇,宜在早晚,保持适度,防止积水。立秋之后,地上大量发生分枝和新叶,地下部根茎迅速膨大,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较多,一般每4-6天浇大水一次,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5%-85%,有利于生长。收获前3-4天再浇一水,以便收获时姜块上带潮湿泥土,有利于下窖贮蔵。
3、中耕培土
生姜根系浅,只宜浅耕,防伤根诱发病害。除草、培土同步进行。土层疏松的可以免耕,但要培土,防止姜块露出地面。
第一次培土在生姜有3-5个分枝,且根茎未露出地表时进行。一般在6月下旬,培土约2厘米厚,不能太厚,或者影响根系的透气性,造成生姜新芽生长受阻,分枝减少,根茎生长缓慢。
第二次培土应在第一次小培土后约20天以后进行、厚度2-3厘米,此次培土也不能太厚。
第三次培土为大培土,在第二次培土后15~20天进行,也就是在大暑前后,厚度7-8厘米为宜,将原来的垄变成沟,原来的沟变成垄,群众称“倒差沟”。以后若发现有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块正常生长。
4、适时遮阴,促进生长
生姜属耐阴作物,阳光直射响幼苗生长,播种后采用遮阳网成人工前棚的方式遮阳,处暑后拆棚。
采用遮阳网方式遮阳,应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柳的结构打好木柱(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米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
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在生姜整个生育期用碧护喷施叶面,每隔10天一次,连续3次,促长防病。
四、适时采收
生姜的采收可以分别为收种姜、收嫩姜、收鲜姜三种形式。
1、种姜采收技巧
种姜可与鲜姜一起采收,也可提前在幼苗后期采收。提前采收的具体做法是顺着生姜摆种方向,用箭头形竹片或窄形铲刀将土层扒开,露出种姜后,左手压住姜苗不动,右手用铲刀轻轻铲出种姜,并将种姜与新姜块相连处切断,然后及时覆土封沟。若种姜在幼苗后期采收,采收后要浇1次小水稳苗,保护根系生长。
2、嫩姜采收技巧
嫩姜要在姜株旺盛生长期采收,这时姜块组织柔嫩,纤维含量少,辛辣味较淡,适宜腌渍或糖渍,不过收获嫩姜的产量较低。
3、鲜姜采收技巧
鲜姜要在姜株的根茎组织充分成熟后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来临前进行,以免着霜受冻。一般收获后的鲜姜要带有少量潮湿泥土,不用晾晒直接入窖贮藏。
5. 大姜封沟机
生姜不可以直接接触肥料,在姜苗的一侧距植株基部15厘米处开一条施肥沟,将肥料撒入沟中、并与土壤混匀,然后覆土封沟、培土,最后浇透水。 生姜的根茎在幼苗期吸收氮、磷、钾较少,旺盛生长期对磷的吸收量缓慢增加,对氮、钾的需求量猛增,尤其在旺盛生长期的前期需钾量最多,氮肥次之;在旺盛生长期的中、后期吸氮多于钾,吸收钾多于磷。因此在生产上,根据生姜的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适时追施氮肥有助于增产。 生姜的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分有机肥、饼肥和化肥。有机肥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撒施,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鸡粪5~8方,施后旋耕;饼肥、化肥集中沟施,即在播种前将粉碎的饼肥和化肥集中施入播种沟中,一般每亩施饼肥75~1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或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各25公斤。 除施足基肥外,一般进行三次追肥。第一次追“壮苗肥”:幼苗期植株生长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生长期长,为促进幼苗生长健壮,通常在苗高30厘米左右,具有1~2个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这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可施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公斤。若播期过早,苗期较长,可随浇水进行2~3次施肥,施肥数量同上。 第二次追“转折肥”:在立秋前后,此时是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也是吸收养分的转折期,自此以后,植株生长加快,并大量积累养分形成产品器官。因此,对肥水需求量增大,为确保生姜高产,于立秋前后结合姜田除草,进行第二次追肥。这次追肥对促进发棵和根茎膨大有着重要作用。这次追肥一般将饼肥或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亩用粉碎的饼肥70~80公斤,腐熟的鸡粪3~4方,复合肥50~10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30公斤、硫酸钾50公斤,在姜苗的一侧距植株基部15厘米处开一条施肥沟,将肥料撒入沟中、并与土壤混匀,然后覆土封沟、培土,最后浇透水。 第三次追“壮姜肥”:在9月上旬,当姜苗具有6~8个分枝时,也正是根茎迅速膨大时期,可根据植株长势进行第三次追肥,称“壮姜肥”。对于长势弱或长势一般的姜田及土壤肥力低的姜田,此期可追施速效化肥,尤其是钾肥和氮肥,以保证根茎所需的养分。一般每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或硫酸铵、硫酸钾各2.5公斤。对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长旺盛的姜田,则应少施或不施氮肥,防止茎叶徒长而影响养分累积。 锌肥和硼肥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在缺锌缺硼姜田作基肥时,一般每亩施用1~2公斤硫酸锌、硼砂0.5~1公斤,与细土或有机肥均匀混合,播种时施在播种沟内与土混匀:如作追肥和叶面喷施,可用0.05%~0.1%硼砂每亩50~70升,分别于幼苗期、发棵期,根茎膨大期喷施三次。
6. 大姜起垄开沟机什么样的好一点
九月份大棚生姜不可以种植!大棚生姜一般在3.4月份种植!
利用大棚进行生姜栽培,可提早播种,延迟收获,可极大地提高生姜产量,高产地块达6000 千克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生姜大棚早春栽培技术要点
(1) 提早播种
在长流流域,大棚覆盖栽培生姜可在3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加盖大棚栽培可在3 月中旬播种。
(2) 加温催芽
必须提早采用加温方法催芽,且催芽时间比播期提早25 天左右。常用的有酸热温床催芽祛、电热温床催芽法和电热毯催芽法等。利用电热温床及电热毯催芽时,姜种排放高度在50厘米以内为佳,上面铺一层稻草,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开始保持姜温25~30摄氏度,待姜芽萌动时,保持温度22~25摄氏度,姜芽达1厘米左右时播种。
(3) 重施基肥
因覆盖栽培生姜施肥不便,应加大基肥施用量,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热鸡粪3~4 平方米,深翻后开沟起垄,在沟底施入100 千克饼肥、100 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尿素,25 千克硫酸钾,或100 千克复合肥,为防止地下害虫,可一并施人2~-3 千克辛硫磷颗粒剂。
(4) 宽垄稀播
生姜种植密度应小于露地栽培,种植大姜以行距60厘米,株距18~-20厘米,每亩栽植500~6000株为宜, 种植小姜以行距55厘米、株距18厘米,每亩栽植6500栋左右为宜。每块姜种50~-70克,用种量350~500 千克左右,姜种可在秋季回收,损耗不大,
(5) 除草覆盖
应在生姜播种后盖膜前严格施用除草剂,一般采用喷雾法,方法是,每亩用33% 二甲戊灵乳油150~-180毫升,加水60升左右请水配皮药液,手生要播神后,趁土壤湿润将药液均匀地喷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沙土地用药需跋量,喷药时应仔细,不留死角,注意倒退操作,防止脚踏破地面破坏土表药膜。
喷洒除草剂后先盖地膜,为提高地膜效应,可选用宽幅地膜,次覆盖2~4沟,无需割开,两边压实,中间隔一定距离压一小堆土。最好在生姜整地后播种前,提早5~7天盖好大棚膜。如不能提早盖棚,则应在盖地膜后及时盖棚。
(6) 温光调剂
一般在生姜播后出苗前,为促进出苗温度宜保持在25~30摄氏度,不通风; 出苗后,应严格温度管理,白天保持在22~28摄氏度,勿高于30摄氏度,夜间保持15~18摄氏度,勿低于13摄氏度。至6月上中旬,气温高时,可撤膜换上透光率60%的遮阳网,也可继续利用棚膜作遮用物,但必须注意顶部与基部均进行大通风。采用了地膜覆盖的,顶土时要进行破膜处理,引出幼苗,防止灼伤幼芽,等多数苗长出后,应撤除地膜,
(7)水肥管理
大棚栽培生姜浇水次数比露地减少,一般出苗前不得浇水,出苗后浇一次透水,之后始终保持地面湿润。待7月中旬地膜及棚膜后,生长量大,需水量多,一般应每4~6 天浇一经常保持士壤相对湿度75%~80%。收获前2~3天最后浇
大水追肥适当较露地早。一般生姜提苗肥可在6月上旬结合浇水,顺水冲施少量氮肥(每亩10 千克尿素),至7 月初再冲施同量尿素。
大棚栽培生姜追肥也应比露地栽培提早进行,一般在7月下旬,先划锄松土,晾晒2~3 天后,开沟施肥,一般每亩施饼肥75 千克。追肥方法是: 在拔除姜草后于姜沟北侧(东西向沟) 或东侧(南北向沟) 距植林基部15 厘米左右处开深沟,将肥料施人沟中,再覆土封沟培垄,使原来生姜植株生长的沟变为垄,而垄变为沟,最后浇透水。
进人9 月中旬,还可根据植物长势施一次补充肥,一般每亩生姜施硫酸铵10 ~15 千克、硫酸钾15~20 千克或复合肥25 千克。追肥时,可在垄下开小沟施人,也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顺水冲人。
据报道,生长后期,适当施一些锌、硼等微量元素,有增产作用。如每亩生姜施硫酸锌2 千克,可增产23.9%,每亩施硼砂1千克,可增产12.1%,二者同时施用增产38.9%。
(8) 延迟收获
据实验,大棚生姜在霜降后,每晚收一天,每亩可增产30~60 千克,因此应提前在10 月上旬扣膜,进行延迟生产。扣棚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夜间15~18摄氏度,适当控制浇水,也不适宜再进行追肥,可延迟至11月上旬前后,根据下茬耐寒性蔬菜的栽植适时收获。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