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需要配药吗(植保无人机怎么配农药)

202 2022-12-23 17:16

1. 植保无人机怎么配农药

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主要包括药箱、水泵、软管和喷头。配好的农药装入药箱,水泵提供动力引流,再通过导管到达喷头,将农药均匀喷洒到作物表面。药箱药箱设计的关键是要防止药液震荡,因为在植保无人机喷洒过程中,无人机稳定的飞行状态是喷洒均匀的关键。水泵植保无人机使用的水泵通常分为蠕动泵、齿轮泵和高压泵。蠕动泵通过挤压软管将管中的水驱动,软管一般采用硅胶管,它受到转子的压力和磨损较大,因此对材料的要求很高,蠕动泵硅胶管必须具备耐腐蚀、耐老化、高回弹等性能。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排开。由于齿的不断齿合,这一现象就在持续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喷头目前植保无人机喷洒系统主要使用扇形压力喷头、离心喷头这两种。压力喷头的原理是通过液泵产生的压力,使药液通过喷嘴时在压力作用下破碎成细小液滴,其成雾粒径主要受喷嘴压力及孔径的影响。优点:药液下压力大,穿透性强,产生的药液飘逸量较小,不易因温度高、干旱等蒸发散失。而且喷洒系统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缺点:药液雾化不均匀,雾滴直径相差较大,而且喷头容易堵塞,尤其是喷粉剂的时候。离心喷头的原理是通过电机带动喷头高速旋转,通过离心力将药液破碎成细小雾滴颗粒,成雾粒径主要受电机电压的影响。优点:药液雾化均匀,雾化效果好,雾滴直径相差不大。缺点:离心喷头基本上没有什么下压力,完全凭借无人机的风场下压,相比较压力喷头而言飘逸量大一些,对于高杆作物和果树来说效果差一些。而且离心喷头的配件很容易出现问题,有刷电机版的电机容易损坏,寿命较短,更换频率较高,无刷电机版的成本较高。一般来说单旋翼植保无人机选用压力喷头比较好,比如果树、高杆玉米等作物喷洒以及防治水稻稻飞虱时,选用天鹰兄弟的单旋翼植保无人机防治效果会更好。另一方面高密度的作物喷洒作业时,压力喷头会更适用,比如棉花喷洒落叶剂,压力喷头的穿透力比较强,效果会更好。天鹰兄弟植保无人机使用压力喷头,雾化效果好、耐磨损、寿命长,内置三层过滤系统,不容易堵塞,支持更换不同型号喷嘴。图文整理自天鹰兄弟(http://www.111uav.com),仅用于科普

2. 植保无人机打药

三万到七万左右

植保无人机根据动力不同,价格主要有2个档次。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一般价格在3-7万,比如我司的自由鹰1S 电动4旋翼植保无人机,价格在4万左右。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价格要贵一些,因为一台发动机,价格在18-20之间。

农用植保无人机属于是特殊用途的无人机,不同于航拍、娱乐用途的无人机,植保无人机需要在高温高湿农药腐蚀的条件下工作,并且是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还要保证喷施的均匀性,覆盖率,才能有好的效果。毕竟,农用植保无人机,喷药只是它的工作,而最终我们要的是好的喷药效果

3. 植保无人机怎么配农药的

相对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的方式,无人喷洒农药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综合成本更低,且其遥控操作的方式能有效保护喷药人员的身体健康。据了解,一台大疆T30植保无人机可装载30公斤农药(一箱),一次装药可喷洒30亩地,每台飞机每天可喷洒800亩左右,且喷洒一亩地的价格只需要8元,用时不超过60秒,节约了成本、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4. 植保无人机可以用常规农药吗

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包括人工背负式喷雾及机械喷雾,通常用水量为15~30L/亩,植保无人机的用水量为500~1000mL/亩,大约是传统施药用水量的1/30。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过大时,会对靶标作物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需要使用低剂量的高效农药进行施药。

农药生产商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的方式后,氟啶虫胺腈农药的使用量相比传统方式减少了至少6.7g/亩,吡虫啉的使用量为2~4g/亩,噻虫嗪的使用量仅为4~6g/亩。

5. 植保无人机怎样配药

(1)高效氯氟氰菊酯治棉虫

对棉花苗期蚜虫,亩用2.5%乳油10到20毫升,伏蚜用25-35毫升,对棉铃虫、红铃虫、玉米螟、金刚钻等用40-60毫升,对水喷雾,同时可兼治棉小造桥虫、卷叶蛾、棉象甲、棉盲蝽象,能控制棉红蜘蛛的发生数量不急剧增加。但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经产生较高抗性的棉蚜、棉铃虫等效果不佳。

(2)高效氯氟氰菊酯治蔬菜害虫

对菜蚜亩用10%水乳剂5-10毫升、2.5%水乳剂20一40毫升、2.5%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5%乳油10一2。毫升,对菜青虫亩用10%水乳剂5-10毫升、25克/升水乳剂20一30毫升、4.5%微乳剂2030毫升、10%可湿性粉剂7.5一10克、或2.5%乳油15一25毫升,对黄守瓜亩用2.5%乳油30-40毫升,对小菜蛾(非抗性种群)、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烟青虫、菜螟等亩用2.5%乳油40一60毫升,对水喷雾。目前我国南方很多菜区的小菜蛾对该药已有较高耐药性,一般不宜再用该剂防治。

对温室白粉虱,用2.5%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3)高效氯氟氰菊酯治果虫

对果树各种蚜虫用2.5%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

防治柑橘潜叶蛾,在新稍初放期或卵孵盛期,用2.5%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可兼治橘蚜和其他食叶害虫;隔10天再喷药1次。防治介壳虫,在1一2龄若虫期,用2.5%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

防治苹果蠢蛾、小卷叶蛾、袋蛾和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等,用5%水乳剂6000-8000倍液或2.5%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防治果树上的叶螨、锈螨,使用低浓度药液喷雾只能抑制其发生数量不急剧增加,使用2.5%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对成螨、若螨的药效期约7天,但对卵无效。应与杀螨剂混用,防效更佳。

(4)高效氯氟氰菊酯治茶尺蠖、茶毛虫、刺蛾、茶细蛾、茶蚜等

用2.5%乳油4000-6000倍液喷雾。对茶小绿叶蝉,在若虫期亩用10%水乳剂15—20毫升,对水喷雾,或用2.5%水乳剂、2.5%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对茶橙瘿螨、叶瘿螨,在螨初发期用1000-1500

6. 植保无人机人农药配方与人工喷药一样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平原地方是可行的,像我们过种山区,人均不足一亩的地方那肯定行不通。

据我所知一台质量好一点的无人喷雾机,成本大慨在十万左右。正常行情是不带药每亩10元左右,带药每亩15元左右,利润还是很可观的。但有些地方由于竞争激烈,一亩地不带药只要5―6块钱,剩至更低。而一亩地的作业成本,机器折旧维俢,更换电池再加上人工费成本就要5、6块了,所以压根挣不到钱,但不挣钱的活谁会干呢?为了节约成本,机手只好飞高一点飞快一点,其结果就是病虫害防止不理想。这样一来机手也没挣到钱,农民也没受益,造成了双输的局面。

为了摆脱这种恶性竟争,一些无人机手开始尝试釆用分成的方式和一些种植大户合作,无人机手前期给种植大户喷药不收取费用,机手也会尽心尽力,保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种植户少了前期的投入,可将这笔钱用于日后的管理支出,待作物卖出以后再按之前与机手约定的比例分成。这样就行成了双羸的局面。

7. 无人机能装多少农药

无人机打药,若打的是水剂,就算采用超低量用水喷雾,即使是傍晚或不会下雨的阴天用药,一亩地的用水量最好也不要少于2市斤,也就是不要少于1公斤。兑水太少很有可能导致农药不能充分、均匀地稀释到水里面去,从而影响药效。

2、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如人工背负式喷雾及机械喷雾,通常用水量为15-30kg/亩,而无人机大约是传统施药用水量的1/30。

8. 植保无人机喷洒哪些剂型的农药

农药最佳施用时间

1.选择害虫盛发期

害虫盛发期可以是卵孵盛期,可以是幼虫盛发期,也可以是成虫盛发期,究竟在哪个时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是要节制害虫的生活习惯,在最易杀损并能有效地节制损害时进行。如防治粘虫,在卵块孵化顶峰期喷药,虽对已孵化的幼虫防治效果良好,但对后期孵化的幼虫并不一定见效,而当幼虫2-3龄顶峰时喷施药剂,一次防治即可解决虫害问题。又如防治棉铃虫时,因为初孵幼虫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要钻进蕾铃内,若在幼虫2-3龄顶峰时再用药,则防治效果很差,而在卵块孵化顶峰期用药,其防治效果非常明显。水稻螟虫、斜纹夜蛾也一样。

2.选择天敌敏感期

在害虫天敌对药剂反应比较敏感的时期内,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以保护天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3.选择感病生育期

对于病害来说,易感病的生育期都是药剂防治的最佳适期。如苗期最易感染立枯病,可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或在苗期喷雾防治;再如花期也是病害侵染的顶峰期,应节制在开花期选用对路药剂重点进行防治。

4.选择杂草敏感期

施用除草剂通常应节制在杂草敏感期用药。对于以种子滋生的杂草,幼芽期和幼苗期对除草剂较为敏感,因此,这一时期经常是除草剂用药的适期。通常节制在播后苗前或杂草1-2叶期为好。当使用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时,如克无踪、草甘膦、农达等,应在杂草茂盛生长期较为敏感时用药,除草效果明显,并且持效期长。如果防除春季和夏季农田杂草,应在杂草盛发初期。

5.选择害鼠断食期

从有效节制害鼠度来说,毒铒的投放宜节制在鼠类断食阶段较好。多年试验证实,春季灭鼠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害鼠的冬贮食料耗尽,对毒铒的摄食相应较多;同时春季灭鼠还能够缩小基数,保护春播作物正常出苗和安全生长。

6.选择植物安全期

选择作物对药剂有较强抗性时喷施,免得引起作物药害。

7.选择安全间隔期

依据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节制在安全间隔期内施药,免得农药残留超标,造成不良结果。

农药施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农药

农药的成分、理化性质、剂型都影响着药效的发挥,相同成分同等含量的不同剂型之间都会存在差异,各公司生产工艺和制剂生产能力高低不同,药效也会有所差异。

2.准确诊断病害

当前,病害的诊断多是靠经销商和农户的经验,因为经验的多寡,混淆真菌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当真菌、细菌病害混发时,众多农户一味定性为真菌或细菌病害,使用单一的药剂进行防治,如此诊治极容易错过病害的最佳防治时期,造成一些药剂达不到农户所希望的“一药多效、药到病除”的效果,就会产生药效不佳。

3.喷雾质量很关键

喷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效的高低。目前一些地方使用常规喷雾器械,所喷出的雾滴过大,雾滴落于作物表面时会产生弹跳,约有50%左右的药液落在地面上,导致药效不能完全发挥。等量的药液如果雾滴中径缩小一半,所得的雾滴数目可增加8倍,药效也有大幅提高。

许多农户担心药液不能全部沾着在作物表面,便加大用水量,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提高药效,还会降低药效。因为作物叶片表面能附着的药滴有限,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上的细小雾滴就会聚集成大雾滴滚落,降低叶片上的农药量。

为了提高喷雾质量,有必要改良现有喷雾器械,减小喷片孔径,降低雾滴中径,喷药时喷头与作物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形成良好的雾化效果,同时在喷药时加入助剂,可以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减少药液因弹跳造成的损失。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于作物病害的防治,许多农民普遍的做法是“见病施药、重治轻防”。有农民表示,为了治疫病用过烯酰吗啉、甲霜灵、霜脲氰的单剂还有很多“特效药”,而且是在病害发生前用这类农药进行防治,每次用药都加入以上品种。这种“主动出击”的病害防治方式,在众多地方普遍存在。

一旦发现药效有所降低,就加大用量,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势必会造成病菌过早产生抗性,病害大暴发时将面临无药可治的境地。应改变现有防治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选用农药品种,避免多种同一有效成分的制剂混用,建议轮换使用不同成分药剂并与保护性制剂混配使用,延缓抗性的发生。

5.农药混配要合理

当前,农户希望一次用药将所有病虫害问题解决,经常把不同类型、不同剂型的农药进行复配,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是二次稀释存在误区。正确做法是把要用的几种农药分别进行稀释,稀释完一种后倒入喷雾器再稀释下一种,依次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二次稀释在提高药效上的作用。

第二,在混配时不同剂型投药先后顺序影响药效的发挥。投药及肥料依次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这样混配出来的药剂稳定性较好。

第三,药剂的酸碱度影响药效的发挥。混配不当容易出现酸碱中和的情况。如防治细菌性病害占有比例较大的铜制剂,与其他药剂混配后药液极易出现变色、沉淀等现象,轻者药效会减弱,重者会出现药害。

6.喷施农药时看温湿度

湿度、温度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如在露水未干的时候喷药,露水会稀释药液浓度。气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一般而言,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效果较好。

总之,一味寄希望于“特效药”是不理智的,“药到病除”的“神丹妙药”也是可遇不可求,为了提高药效,就需要从以上几点入手找到限制药效提高的因素,只有尽可能的排除不利因素,才能将农药的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