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力变矩器容量系数与转速关系
液力变矩器组成及作用如下: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
1、常见的两级三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由泵轮总成、涡轮总成、导轮总成、闭锁离合器总成和后盖组成,导轮通过单向离合器与变速箱壳体固定连接。
2、泵轮与后盖焊接成一个整体里面充满了传动油,并与发动机连接,起主动作用。涡轮与变速箱输入轴连接,起动力输出作用。变矩器工作时,泵轮在发动机带动下将传动油冲入涡轮,从而带动涡轮转动,实现了动力由发动机向传动系统的传递。
3、导轮总成中,如果单向离合器工作,液力变矩器则起变矩器作用,从而增加扭矩的输出;如果单向离合器不工作(导轮反转),此时变矩器起到了偶合器的作用。
液力变矩器的作用:
1、液力变矩器能够自动无级的根据负载变化改变涡轮的转速,提高车辆的通过能力。
2、液力变矩器通过液体连接泵轮和涡轮,减少发动机对传动系统的冲击载荷,提高传动系统的寿命。
3、液力变矩器在起步时,能够提高车辆的起动变矩比,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
4、起步平稳柔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2. 液力变矩器容量系数的意义
i1为变 速器一挡传动比;η 为发动机到万向传动轴之间的传动效率;k 为液力变矩器变矩系数, k=[(ko—1)/2]十1,ko 为最大变矩系数;...输出轴可实现两个十字圆环框架做等传动比转动,可替代实现与球齿轮运动相同的动力传递;且去掉两个十字圆环框架后,还可替代实现与等速万向联轴节...
3. 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越大,其变矩系数
液力变矩器有专用的液力传动油,液力变矩的普遍使用使它的技术和油料的支持持是十分充裕的。液力变矩这个传动方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刚在国内起步时,由于当时没有专用的液力油,都是以变压器冷却油和透平油代替使用的。
4. 液力变矩器容量系数与转速关系图
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一般称为速比,是为了和传统意义上的传动比做区分。 由于液力变矩器的传动原理是利用液体动量的柔性传动,因此液力变矩器的输出转速可以为零,(比如自动挡汽车挂D挡路口停车等红灯的时候),所以速比定义为输出比输入,而不是传统传动比的输入比输出,是为了防止输出转速为零时传动比出现无穷大值。 所以,这么设置只是为了数学计算上的方便,希望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5. 液力变矩器的转速比
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比是指液力变矩器的涡轮转速与泵轮转速之比。
液力变矩器主要由外壳、涡轮、泵轮及导轮组成。变矩器外壳与泵轮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在发动机飞轮上,同时在泵轮后侧也驱动自动变速器油泵;涡轮用花键与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导轮用单向离合器保持固定不动。
6. 液力变矩器容量系数与转速关系公式
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都是借助于工作液体的动量矩改变产生液力转矩来传递动力的,不同的是液力偶合器是两个轮子,一个主动的泵轮一个从动的涡轮,它可以将转矩较为柔和的从泵轮传到涡轮,但转矩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即变矩比为1,而液力变矩器则多出一个导轮,使得输出端涡轮的转矩等于泵轮转矩与导轮转矩之和,因而输出的转矩大于输入的转矩,即变矩比大于1,起到减速增扭的效果,目前液力变矩器多数是带单向联轴器的综合是液力变矩器,在高转速比下效率降低时自动转换到耦合器工况,相当于变成一个液力偶合器。液力变矩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有起动变矩比、最高效率和高效区宽度等。
7. 什么是液力变矩器系数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就像两个风扇相对,一个风扇工作,然后将另一个不工作的风扇吹动。这个比喻可以很形象的解释液力变矩器中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工作关系。不过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则有些复杂。
动力输出之后,带动与变矩器壳体相连的泵轮,泵轮搅动变矩器中的自动变速箱油,带动涡轮转动,ATF在壳体中是一个循环的动作,由于泵轮旋转时的离心力,ATF会在泵轮的作用下,甩向外侧,冲向前方的涡轮,再流向轴心位置,回到泵轮一侧,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将动力传向与齿轮箱连接的涡轮。
不过只有该零部件和传动方式,只能称为液力耦合器,若想成为液力变矩器,必然要改变涡轮叶片的形状,这样一来,ATF在经过涡轮再循环回泵轮时,会与泵轮旋转方向相反,因而造成冲击,所以为了成为液力变矩器还需另一个部件:导轮。导轮是存在于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一个部件,用于调节壳体中ATF液流方向,通过单向离合器与箱体固定。
有了导轮,才有了“变矩”的灵魂所在,在泵轮与涡轮转速差较大时,动力输出的扭矩也变大了,此时的变矩器相当一个无级变速器,通过转速差来提升扭矩,此时导轮处于固定状态,用以调节ATF回流;而当转速差降低,涡轮泵轮耦合或锁止时,扭矩接近对等,无需增矩,导轮随泵轮和涡轮同向转动,避免自身搅动ATF,造成动力的损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