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压力机多少顿(世界最大水压机多少吨)

重卡之家 2022-12-20 05:48 编辑:Admin 102阅读

1. 世界最大水压机多少吨

看行车本的总质量,一般最大轻卡4.2米斗的总质量最多不能超过5吨,载货量也就在1吨半左右吧。

吨位是一种规范丈量和核定船体容积的单位,民用船舶的内部容积以吨位计算。按照吨位丈量规范已测定总吨位和净吨位的船舶会收到主管部门对其所颁发的吨位丈量证书。

例句:

1、秦沈客运专线的铺架采用了先架后铺的方式,大吨位籍梁的运输是架设的关键。

2、英国只有2艘小吨位航母,并且通常不搭载战斗机出航。

3、锻造用液压千斤顶多是水压机,吨位较高。

2. 世界最大压力机多少吨

目前我国最大的液压机可以压8万吨。

2012年12月11日,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在四川德阳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进入调试阶段,于2013年4月10日投入试生产。这台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地上高27米、地下15米,总高42米,设备总重2.2万吨。

3. 我国最大水压机

水压机是一种利用油水平衡控制对钢管进行静水压试验的机器。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钢管传送装置、水路系统、油路系统和控制系统。 水压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帕斯卡定律,利用水为工作介质,以静压力传递进行工作。 以水基液体为工质的液压机。水压机在机械工程中主要用于锻压工艺。它的特点是:工作行程大,在全行程中都能对工件施加最大工作力,能更有效地锻透大断面锻件,没有巨大的冲击和噪声,劳动条件较好,环境污染较小。水压机特别适用于锻压大型和难变形的工件。水压机分为自由锻造水压机、模锻水压机、冲压水压机和挤压水压机等。 。大、小柱塞的面积分别为S2、S1,柱塞上的作用力分别为F2、F1。根据帕斯卡原理,液体压强各处相等,即 F2/S2=F1/S1=P F2=F1(S2/S1) 表示液压的增益作用,与机械增益一样,力增大了,但功不增益,因此大柱塞的运动距离是小柱塞运动距离的S1/S 2倍。

4. 中国有多少台万吨水压机

液压机(又名:油压机)利用帕斯卡定律制成的利用液体压强传动的机械,种类很多。当然,用途也根据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按传递压强的液体种类来分,有油压机和水压机两大类。水压机产生的总压力较大,常用于锻造和冲压。锻造水压机又分为模锻水压机和自由锻水压机两种。模锻水压机要用模具,而自由锻水压机不用模具。我国制造的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就是自由锻造水压机。

液压机设备维修与保养

  1、每次开机应空负荷运转2—5分钟,(冬季可加长时间,不低于30分钟),方可正常工作。   2、新设备在使用一星期以后需将全部油路滤清一次,并清洗油箱,然后依据机器工作的负荷情况,3—6个月更换一次油液,清洗一次油箱。   3、使用过程中严禁由于系统发热而将油箱盖或注油孔打开。 4.压力表开关压力调整完毕后,应关闭(禁止长期开启压力表开关,损坏压力表) 5、严禁露天使用,应有防雨措施.

用途

  液压机是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用来传递能量以实现各种工艺的机器。液压机除用于锻压成形外 ,液压机可用于矫正、压装、打包、压块和压板等。液压机包括水压机和油压机。以水基液体为工作介质的称为水压机,以油为工作介质的称为油压机。液压机的规格一般用公称工作力(千牛)或公称吨位(吨)表示。锻造用液压机多是水压机,吨位较高。为减小设备尺寸,大型锻造水压机常用较高压强(35兆帕左右),有时也采用 100兆帕以上的超高压。其他用途的液压机一般采用 6~25兆帕的工作压强。油压机的吨位比水压机低.

5. 中国最大水压机多少吨

中国一重首创了平接式全预应力组合框架和方立柱16面可调间隙的平面导向结构,首创了以油——水联合控制高压大流量水阀、运动部分位置自适应及瞬时失载控制、工作缸冲击偏载预控为核心的精稳控制技术,以及大型水压机主、被动安全及故障补救系统,开发了特大型关键构件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先后荣获2007年度黑龙江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6. 世界上最大的水压机多大

在一重15000吨水压机建成投产之前,国内万吨以上的自由锻造水压机有3台,其中一台为一重自主建造的12500吨水压机,一台12000吨水压机在二重,由捷克制造,另一台12000吨水压机在上重,由上重和江南造船厂联合制造。

3台水压机均为三梁四柱结构,其中一重、二重的水压机横梁为铸造组合结构,上重水压机横梁为焊接结构;水压控制系统均采用锥阀系统、水泵站蓄势器传动,大手把操作。配有工具操作机,缺少锻件尺寸精度控制,锻件精度差,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

国际上已有15000吨级水压机有2台,俄罗斯和罗马尼亚各有一台。其中,俄罗斯的水压机是自己生产、德国德马克公司改造,罗马尼亚的水压机是德国西马克公司生产。在主机结构、水压机控制和电气控制系统上都各有特点,但总体技术水平比我国现有的水压机都高。

对比国内外现有的万吨以上水压机,一重新的15000吨水压机主要参数为:公称压力15000吨、三梁四柱结构、柱距7米、水压。不仅在能力上超过现有的所有水压机,是世界上最大的,而且在主机结构和控制系统水平上也有全面提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自由锻造水压机。

7. 中国最大的万吨水压机

2015年11月2日,中国大客机C919正式下线,未来还要研制更大的C929客机,而打造这些大型飞机就要靠下面这些国宝级装备。

  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在四川德阳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生产。

  这台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地上高27米、地下15米,总高42米,设备总重2.2万吨。

  巨型模锻液压机,是象征重工业实力的国宝级战略装备,世界上能研制的国家屈指可数。

  目前世界上拥有4万吨级以上模锻压机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俄国和法国。

  其中美国在1955年前后建造了两台当时世界最大的4.5万吨模锻水压机,一直用到现在。

  2001年,美国加州舒尔茨(Shultz)钢厂,又建造了一台4万吨级模锻压机。

  苏联在1961年前后建造了两台7.5万吨级的巨型模锻水压机。

  法国在1976年向苏联购买了一台6.5万吨级模锻水压机,又在2005年与德国合作研制了一台4万吨级模锻压机。

  中国在1973年建成第一台3万吨级模锻压机后,停滞了将近40年。直至近两年爆发式地研制了多台巨型压机。

  在2012年建成的就有3万吨(昆仑重工)、4万吨(三角航空)、8万吨(德阳二重)模锻压机各一台。其中8万吨级压机,一举打破了前苏联保持了51年的世界纪录。

  二重集团,用世界最大的1.6万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成功锻造出CPR1000核电机组1150MW半转速汽轮发电机转子。

  该转子直径2050毫米,总长16400毫米,毛坯重310吨,采用国内第一支实重560吨特大型钢锭锻制。

  110万千瓦以上级核电机组特大型半速整锻转子,是当前世界大型锻件和极限制造领域高难产品,以前全世界只有日本制钢所(JSW)一家能够生产。

  1957年至1961年,乌克兰新克拉马托重型机器厂(HKM3),为苏联建造了两台世界最大的7.5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分别安装在古比雪夫铝厂和上萨尔达钛厂。

  这两台当时世界最大的巨型机器,总高34.7米,长13.6米,宽13.3米,基础深入地下21.9米,总重20500吨。工作台尺寸16米X3.5米,采用12缸8柱上传动,模具空间净高4.5米,滑块行程2000mm。

  它们是苏联航空工业体系的国宝级装备,1991年苏联解体后,被俄罗斯继承。

  该厂现在是俄国最大的钛合金产品制造商——上萨尔达冶金生产联合公司(VSMPO-AVISMA)。

  法国于1953年分别在伊索公司和Crcout-Loire公司,建造了两台2万吨级模锻水压机,用于制造航空铝合金锻件。

  1976年,法国奥伯杜瓦(Aubet&Duval)特钢公司,向乌克兰新克拉马托重型机器厂(HKM3),购买了一台6.5万吨模锻水压机,用于生产钛合金模锻件和航空铝合金模锻件。

  2005年,法国奥伯杜瓦公司,又从德国辛北尔康普集团(Siempelkamp,1883年成立),订购了一台4万吨级模锻液压机。

  但是受限于加工能力,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制造A380大型客机时,用的起落架钛合金构件,仍然需要送到俄罗斯的7.5万吨级模锻机上去加工。

  A380客机的两个6轮三轴小车式主起落架,承重超过590吨,要求寿命达到60000个起落架次;采用Ti-1023钛合金锻造,长度达4.255米,重达3210公斤。这是目前世界最重的航空钛合金模锻件。

  1967年,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建成亚洲最大的30000吨级模锻水压机,装备重庆西南铝加工厂(冶金部112厂)。

  该机于1973年9月投产,并服役至今,对于提高我国特种高强度合金锻件加工能力,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工业“四大国宝”之一。

  2011年5月31日,91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师昌绪,在西安听取西安阎良三角航空40000吨重型模锻液压机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03年,中国工程院师昌绪院士,组织了由全国31个企事业单位,包括航空、机械、冶金、教育等部门的五位院士和17位专家,组成了《发展我国大型锻压装备研究——建设8万吨模锻液压机及其配套设备》咨询组,再次向国家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建造一台8万吨级模锻液压机,和一台1.5万吨难变形合金挤压机,以使我国尽快获得钛合金、高温合金、超高强度合金钢大型整体精化模锻件的制造能力。

  2007年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最终批复,同意中国二重集团,联合中南大学、燕山大学、西安重型机械研究院等单位,设计制造8万吨级模锻压机,项目总投资15.17亿元,其中企业自筹3.03亿元,申请国家拨款4亿元,申请银行贷款8亿元。规划年产航空、电力、石化等钛/铝合金模锻件1.5万件,重约1.34万吨。

  2010年3月24日,德阳二重8万吨模锻压机活动横梁中梁5包合浇现场,二重集团浇铸有史以来最大的铸钢件,调集758吨钢水。

  2012年3月3日,中国首台40000吨级模锻液压机,在西安阎良三角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热试车,并顺利锻造出首个大型盘类件产品。该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缸模锻液压机,采用钢丝缠绕预应力结构。

  1955年,美国梅斯塔(MESTA)公司为美国铝业公司克利夫兰工厂制造4.5万吨模锻液压机(左),和劳威公司(LOEWY)为Wyman-Gordon公司格拉夫顿锻造厂制造的4.5万吨模锻液压机 。

  这两台机器是美国航空工业国宝级装备,一直使用至今。

  当年建造这两台巨型机器的企业已经全部倒闭破产。美国三大重型机器厂也早已灰飞烟灭。其中梅斯塔部分资产被中国首钢集团收购。

  1954年,美国梅斯塔(MESTA)公司为美国铝业制造的45000吨模锻水压机。

  这是工人正在用110英寸(2.8米)镗铣床,对合金钢液压缸套筒进行加工。

  美国铝业(Alcoa)公司位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工厂,用于制造F-15战斗机后机身发动机段隔舱框架的钛合金胚料。

  锻制成型后的钛合金组件,F-15战斗机上的钛合金部件占整机重量的27%,每架大概需要3.5吨钛件。

  美国铝业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工厂的45000吨模锻水压机。1955年由梅斯塔(MESTA)公司制造。

  美铝在2011年前投资1.1亿美元对其翻新,用于制造F-35战斗机零部件。

  2012年4月27日完成翻新后的样子。

  美国威曼·高登(Wyman Gordon)公司,马萨诸塞州格拉夫顿锻造厂,拥有一台4.5万吨模锻压机。

  这是用于锻制F-22A战斗机的机身隔框模具。

  1933年7月,苏联在莫斯科郊区的谢通镇,投产了第一个航空铝合金加工厂。

  1938年3月建设了斯图平冶金工厂。

  1941年秋,因德军逼近莫斯科,谢通轻合金加工厂紧急疏散至乌拉尔上萨尔达(莫斯科以东1420公里),成立上萨尔达冶金生产联合体(ВСМПО),二战期间是苏联战机主要的铝合金板材、管材、型材、锻件制造商。

  由此规模迅速壮大,二战后成为苏联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厂。

  1961年,该厂建成世界最大的7.5万吨级模锻模锻水压机,由乌克兰新克拉马托重型机器厂(HKM3)提供设备。

  上萨尔达钛厂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侥幸活了下来,如今成为俄国最大的钛产品制造商VSMPO-AVISMA,主要为美国波音打杂,加工出口钛合金部件。

  俄罗斯上萨尔达冶金生产联合公司(VSMPO-AVISMA),用1961年苏联时期建造的7.5万吨模锻液压机,制造的大型钛/铝合金航空模锻件。这些不起眼的零部件,代表着世界顶尖工业水准,每件都造价不斐。

  俄罗斯上萨尔达冶金生产联合公司(VSMPO-AVISMA),为美国波音787梦想客机制造的钛合金起落架锻件毛坯。

  

8. 世界最大水压机多少吨位

  1、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2、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3、单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4、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石油机械厂   5、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6、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机械总厂   7、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8、川油广汉宏华有限公司   9、中原石油勘探局特种车辆修造总厂   10、大港油田集团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1、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2、大港油田集团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3、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14、上海压缩机有限公司   15、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   16、山东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9、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20、兰州兰石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此榜单由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   2009年8月,由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设计制造的、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国首台实验快堆主设备反应器堆容器及堆内构件、旋转屏蔽塞设备经过1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全部制造任务圆满完成。此次制造完成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中国首座实验快堆核岛主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展现了中国在复杂核设备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制造实力。   此次任务的完成,使中国一重实业报国的理想再次得到彰显。中国一重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又一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中国一重始建于1954年,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目前,中国一重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拥有10家从事重型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国际贸易和服务等业务的子公司。   近年来,中国一重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目标,不断开拓和进取,企业规模和实力逐年提高,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将逐步实现企业成长持续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产业化的战略目标,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中国一重自1960年投产以来,为国家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和机械产品220余万吨,填补国内工业技术空白450多项,开发研制新产品350多项。为中国冶金、能源、石化、矿山、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等行业做出巨大贡献,也打造出了“中国一重”这一誉满九州、闻名全球的制造品牌。2008年创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实现产值超百亿元,翻开了科学发展崭新一页。同年,在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制造商协会、全球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主办的2008年“中国石油机械设备行业20强”的评选结果中,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其雄厚的实力夺得中国石油机械设备行业20强的榜首。   如今,中国一重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郁郁葱葱、蓬勃成长。回望中国一重走过的道路,每一步都那么铿锵有力,令人回味无穷。   艰苦奋斗   上世纪5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齐聚富拉尔基,怀着火热的激情兴建新中国第一个重型机器厂。大家风餐露宿,冒酷暑,战严寒,夙兴夜寐,共克难关,边基建,边生产,终于迎来1960年6月的开工盛典,并很快奉献出1150毫米初轧机和12500吨水压机两大举世瞩目的产品。尽管中国一重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但其产品的设计制造仍然逐渐实现了由模仿研制向独立研制的过渡,仅1965年就试制成功新产品19项。在冶金、电力、矿山、有色金属和国防等领域,中国一重麾下的钢铁巨人挺起了民族工业的坚实脊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考验,相继克服了资金紧张、社会负担重、人才流失等困难,研制成功了以热壁加氢反应器、小松机械压力机、23立方米电铲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石化、汽车、煤炭等重点产业的升级调整,并在大连棉花(14595,65.00,0.45%)岛建立了出海港口和核电石化产品生产基地,为企业产品结构的转型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中国一重正式成立。1999年,国家把中国一重列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争创第一、报效祖国是中国一重的立业之源。投产至今,中国一重共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开发研制新产品300多项,创造了数十个行业第一。   在冶金设备方面,中国一重是钢厂全流程设备供应商。其中热连轧机、冷连轧机、中板轧机具备全规格、成线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总包交钥匙能力;自行设计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鞍钢1780毫米冷连轧机及平整机组,填补了国内在大型冷连轧机制造领域中的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石化容器方面,中国一重是当今世界炼油用加氢反应器的最大供货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神华公司制造的世界首台2000吨级煤液化反应器即是突出代表。   在核电设备方面,中国一重具备300—600MW核岛锻件及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生产业绩和制造能力,并已进入百万千瓦级核岛设备制造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是核岛锻件世界四大制造厂之一。   在电站铸锻件方面,中国一重是国内300—1000MW火电机组大型锻件生产能力最强的企业,并具备700MW以上机组叶片、上冠、下环、水轮机大轴等铸锻件的制造能力。此外,一重在冶金设备工矿备件、重型矿山设备、重型锻压设备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   科学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重型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逐步落实,中国一重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相继制造完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鞍钢1780毫米冷连轧机和2000吨级神华煤液化反应器等重大技术装备,并逐渐形成了自主品牌优势。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一重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商品产值年均递增 50%的高速增长,于2008年一举登上了百亿元产值平台,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间15000吨水压机、5.5米宽厚板轧机、AP1000锥形筒体等高端产品横空出世,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非凡的业绩赢得了非凡的荣誉,在中央企业第一任期业绩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一重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绩效进步特别奖”。2008年12月,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宣告成立,为中国一重进一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创了新路。   在中国一重科学发展的征途中,核电大发展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一重2009年 8月 1日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订了4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及9台蒸发器锻件的供货协议,其中4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分别是为方家山核电站和福清核电站提供。两公司的此次合作,吹响了国家能源局正式组建后加快发展核电,推进核电自主化的号角。   我国目前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3%,发电量份额比例很低。发改委目前计划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以调整,以加速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地区核电建设。   但中国推进核电建设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其中的首要挑战就是实现核电装备自主化,并使能力不断改进提高,从而实现核电标准化、批量化发展。中国一重同核工业集团联姻,对推动中国核电装备自主化建设将会大有裨益。   驰骋四海   在商品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一重立足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紧跟国家战略部署,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专业化、规模化和自主化制造的战略进程,2007年年底,中国一重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的远大目标,即:把富拉尔基建成世界一流的铸锻钢基地,在大连建成世界一流的核电石化容器制造基地,在天津建成世界一流的成套设备基地。目前,铸锻钢基地建设已近尾声,核电石化容器制造基地正在扩建,成套设备基地已初具规模。中国一重正努力向着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国际企业集团目标迈进。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一重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营销方式;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铸锻钢基地和核电制造基地,尽快释放优势产品的产能潜力;加快新产品研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一重人正万众一心、励精图治,顽强拼搏,共克时艰。   中国一重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目标,不断开拓和进取,企业规模和实力逐年提高,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将逐步实现企业成长持续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产业化的战略目标,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