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购埋刮板输送机要考虑哪些问题
选购埋刮板输送机要考虑哪些问题
有的煤矿、冶金、制造等行业,为了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打算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比如说埋刮板输送机。但也看到,有的人对选购需把握的问题并不清楚。那么,购买这种设备要注意什么呢?
通过与内部人士交流发现,购买埋刮板输送机需关注以下几个重点。第一,熟悉市场上有哪些设备类型。如果设备类型不同,在性能方面也会出现差距。选购前,要知道哪些机械厂生产这种设备,哪些机械厂的设备排名靠前等。第二,要根据生产所需,定制合适的设备。在定制前,要根据实际用途,确定好设备的尺寸、款式等。搞好与厂家设计人员的交流,告诉设计人员一些需求,使其帮助实现。第三,要关注产品的价格问题。对于客户来说,尽可能减少设备的定制价格,因为可以降低成本和费用。第四,关注产品售后服务问题。虽然有的厂家推出了终身免费维护的承诺,有的厂家没有明确要求。与厂家合作时,必须要详细协商设备的维护。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产品难免会出现故障或问题。
二、埋刮板输送机允许最大倾角多少度
上海颍盛机械回答你,刮板输送机向上运输最大倾角不得超过 25 度,向下运输不得超过 20 度
三、ms20埋刮板输送机是ms是什么意思什么
刮板输送机有MS MC MZ三种,S代表水平输送,C代表拐角输送,Z代表Z字形输送,三种形式
ms20埋刮板输送机shb6里面S代表水平t烟台中煤输送
四、刮板机拔链器的主要作用有什么
刮板机拨链器的作用是刮板机运作时将链条与链轮分离,避免链条卡死,保证刮板机持续正常工作输送煤炭。更多的可以看看河南双志
刮板机系列产品广泛适用于冶金、建材、电力、化工、水泥、港口、码头、煤炭、矿山、粮油、食品、饲料、等行业和部门。刮板机是一种在封闭的矩形断面壳体内,借助于运动着的刮板链条来输送散状物料的连续运输设备;由于在输送物料时,刮板链条全部埋在物料之中,故称为刮板机。该机结构简单、密封性好、安装维修方便、工艺布置灵活;它不但能水平输送,也能倾斜或垂直输送;既可单机使用、也可多台联合使用;能多点加料、也能多点卸料。由于壳体封闭,因此在输送大的、有毒、易爆、高温物料时可以显著地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
特点: 1、该设备常用于水平输送颗粒和粉状物料,亦能在150角范围内作倾斜输送。因此,在单点进出料基础上,也可多点进料,多点出料,对输送有毒、易爆、高温和易飞扬的物料,改善工人操作条件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突出的特点。2、该机具有整机寿命高、运行平稳、结构尺寸小、输送量大、能耗低、物料破损率低等特点。 东台福运达提供
编辑本段二、 煤矿用刮板机
刮板机广泛用于煤矿的日常开采输送工作,煤矿用刮板机采用钢槽,敞口式,便于采煤机采下的煤落到刮板输送机上,钢槽内采用中双链式结构,牵引耐磨钢板。此类产品生产工艺要求高,要求系统稳定性高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宗寿 主编 出版日期:2008年8月
ISBN:756292743
页数:459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
版次:3
丛书名: 普通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第3版)》着重介绍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共性规律,以单元操作为重点,系统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性能及其应用。书中尽量反映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方面的进展,内容全面、概念清晰、系统性强、图表丰富、文字简练。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可作为高等学校材料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设计、生产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参考。 绪论 第一篇 生产过程原理与设务
1 概述
1.1 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共性与个性
1.1.1 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共性与共性
1.1.2 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共性与个性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几种典型生产工艺流程
1.2.1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2.2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
1.2.3 陶瓷生产工艺流程
思考题
2 原料与燃料
2.1 钙质原料
2.1.1 钙质原料的种类和性质
2.1.2 钙质原料在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品质要求
2.1.3 钙质工业废渣
2.2 粘土类原料
2.2.1 粘土的成因与分类
2.2.2 粘土的组成
2.2.3 粘土的工艺性质
2.2.4 粘土质工业废渣
2.3 石英类原料
2.3.1 石英类原料的种类和性质
2.3.2 石英的晶型转化(Crystalline Modification)
2.4 长石类原料
2.4.1 长石的种类和性质
2.4.2 长石在陶瓷和玻璃工业中的作用
2.4.3 长石的代用原料
2.5 其他原料
2.5.1 高铝质原料
2.5.2 镁质原料
2.5.3 铁质原料
2.5.4 Na2O质原料
2.5.5 含硼原料
2.5.6 辅助性原料
2.6 燃料
2.6.1 燃料的种类
2.6.2 燃料组成及其换算
2.6.3 发热量与标准燃料
2.6.4 清洁燃料(洁净燃料)
思考题
3 粉粒体制备
3.1 粉碎概论
3.1.1 粉碎的定义与分类
3.1.2 物料的硬度、脆性与强度
3.1.3 易碎性与易磨性
3.1.4 粉碎的施力方式
3.1.5 粉碎比
3.2 破碎
3.2.1 破碎机械分类与适用性
3.2.2 颚式破碎机
3.2.3 圆锥破碎机
3.2.4 锤式破碎机
3.2.5 反击式破碎机
3.2.6 辊式破碎机
3.3 粉磨
3.3.1 粉磨机械
3.3.2 球磨机
3.3.3 辊式磨
3.3.4 振动磨
3.4 分级
3.4.1 分级的定义与分类
3.4.2 分级机性能评价
3.4.3 筛分分级
3.4.4 流体分级
3.5 粉体的合成制备方法
3.5.1 气相合成法
3.5.2 固相合成法
3.5.3 液相合成法
思考题
4 物料输送及混合
4.1 气力输送
4.1.1 气力输送装置的类型
4.1.2 气力输送装置的主要部件
4.1.3 空气输送斜槽
4.2 连续输送机械
4.2.1 肢带输送机(Belt Conveyor)
4.2.2 螺旋输送机(Screw ConveyoR)
4.2.3 斗式提升机(Bucket ElevatoR)
4.2.4 埋刮板输送机(ContinUOUS Conveyor)
4.2.5 振动输送机(vibrating Conveyor)
4.3 供料
4.4 混合
4.4.1 混合度
4.4.2 混合机类型
4.4.3 混合机理
4.4.4 影响混合的因素
思考题
5 熔化和相变
5.1 熔化
5.1.1 概述
5.1.2 熔化设备――熔窑
5.1.3 玻璃池窑中的热传递与玻璃液流动
5.2 熔体和玻璃体的相变
5.2.1 熔体和玻璃体的成核与晶体生长过程
5.2.2 微晶玻璃
5.2.3 熔铸耐火材料的晶化
5.2.4 玻璃的分相
5.2.5 结晶窑
思考题
6 成型
6.1 概述
6.2 流变学基本知识
6.2.1 三种基本变形及三种理想体的流变模型
6.2.2 胀流性液体与假塑性液体
6.2.3 流变模型与本构方程
6.2.4 流动曲线、应力曲线和应变曲线
6.2.5 徐变曲线和松弛曲线
6.2.6 触变性与反触变性
6.3 浆料的成型
6.3.1 混凝土浆体的密实成型
6.3.2 陶瓷注浆成型
6.4 玻璃熔体的成型与退火
6.4.1 玻璃的主要成型性质
6.4.2 成型制度的制定
6.4.3 吹制成型(BlowProcess)
6.4.4 拉制成型(DrawingProcess)
6.4.5 浮法生产平板玻璃
6.5 可塑成型
6.5.1 可塑泥料的流变特性
6.5.2 挤压成型
6.5.3 旋坯成型
6.5.4 滚压成型
6.5.5 塑压成型
6.6 粉料压制成型
6.6.1 压制成型工艺原理
6.6.2 压制成型对粉料的要求
6.6.3 压制设备
6.7 粒化
6.7.1 转动粒化
6.7.2 喷雾干燥造粒
思考题
7 脱水与干燥
7.1 物料的去湿方法
7.2 干燥的物理过程
7.2.1 物料与水分的结合方式
7.2.2 物料与结合水分的平衡关系
7.2.3 物料干燥过程
7.2.4 干燥收缩及制品变形
7.3 脱水设备
7.3.1 浓缩
7.3.2 过滤
7.4 干燥设备
7.4.1 干燥器的分类
7.4.2 干燥器的选择
7.4.3 干燥器
7.4.4 干燥技术的新发展
思考题
8 煅烧与烧成
8.1 概述
第二篇 主要品种工艺原理与性能
9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10 水泥
11 混凝土
12 玻璃
13 陶瓷
14 耐火材料
15 人工晶体
第三篇 环境保护
16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7 废水污染及其处理
18 噪声及其防治
附录1 我国陶瓷工业常用粘土的化学组成
附录2 利用煤的工业分析结果进行发热量计算的方法
附录3 国际原子量表
参考文献 为适应教育部面向21世纪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高质量的智能型、复合型人才,在原国家建材局人事教育司、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由林宗寿任主编,李凝芳、赵修建、刘顺妮任副主编,1999年编写出版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教材。该教材是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二级学科为专业方向,促进传统的三级学科间的联系、交叉和专业知识的相互利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原理和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的共性和特点,并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生产过程和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这本教材在编写前,尚无类似的教材,属于第一次编写,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再加上许多国家标准的修改以及工艺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因此,需要对该教材进行改编。为此,重新组织了由林宗寿任主编,赵修建、吴建锋、叶菁任副主编的教材改编小组,对该教材进行修改,形成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第2版,于2006年8月出版。经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编写小组认为有必要再次进行修改,故产生了第3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
本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生产过程原理与设备;第二篇主要品种工艺原理与性能;第三篇环境保护。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各主要操作单元的原理及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品种:水泥、玻璃、陶瓷、混凝土、耐火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人工晶体的基本概念、生产工艺、产品性能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的环境保护。该书密切联系当前工厂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水平,尽量反映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该书编写分工如下:林宗寿编写绪论、第1章、第2章、第8章的第8.1节和第8.2节、第10章、第16章、第17章和第18章;叶菁编写第3章、第7章;崔亚伟编写第4章;韩建军编写第5章、第12章的第12.1节;徐晓虹编写第6章、第8章的第8.3节、第14章;吴建锋编写第13章;万惠文编写第9章、第11章;刘启明和陶海征共同编写第12章的第12.2节;刘启明编写第12章的12.3节;王忠编写第15章。赵修建负责第5章、第12章的统稿;叶菁负责第3章、第7章的统稿;吴建锋负责第6章、第8章的第8.3节、第13章、第14章的统稿;其余章节由林宗寿统稿,全书内容取舍及章节编排由林宗寿负责。
本教材第一版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曹文聪、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分别主审,在改编第2版时得到武汉理工大学谢俊林、刘书君、周立秋、何峰、伍洪标、陈元魁、邢伟宏等领导和同仁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对第1版副主编李凝芳、刘顺妮两位教授的开创性工作表示敬意。对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田道全、徐秋林为提高本教材的质量付出的艰辛劳动,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教材内容广泛,编者水平所限,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