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有什么?

重卡之家 2023-01-22 04:59 编辑:admin 272阅读

一、简述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有什么?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滚筒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借助驱动滚筒的外表面和环形带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使环形输送带向前运动,当启动正常后,将待输送物料从装料漏斗加载至环行输送带上,并随带向前运送至工作位置。当需要改变输送方向时,卸载装置即将物料卸至另一方向的输送带上继续输送,如不需要改变输送方向,则无须使用卸载装置,物料直接从环形输送带右端卸出。

二、如图所示粮仓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送装置示意图…若倾斜传送带CD不转动.则米袋沿…

解:(1)米袋在AB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 a0=μFN/m=μmg/m=μg=5m/s²

米袋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速度增加到v0=5m/s时滑过的距离x0=v0²/2a0=2.5m<3m

故米袋先加速一段时间后再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到达才C端速度为v0=5m/s

设米袋在CD传送带上受重力、支持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F合/m=(mgsinθ+μmgcosθ)/m=gsinθ+μgcosθ=10×0.6+0.5×10×0.8m/s2=10m/s2

物体在CD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上滑的最大距离

x=(v2-v02)/2a=(0-52)/ 2×(-10)*m=1.25m

(2)CD顺时针转动时,米袋速度减为v=4m/s之前,滑动摩擦沿传送带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米袋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为a1=

mgsinθ+μmgcosθ

m

=gsinθ+μgcosθ

代入数据得a1=10m/s2

因为米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此时米袋上滑的距离

x1=

v2-v02

2a1

=

42-52

2×(-10)

m=0.45m

当米袋速度达到v=4m/s后,由于μmgcosθ<mgsinθ,米袋继续减速上滑,但因米袋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故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

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继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mgsinθ-μmgcosθ

m

=gsinθ-μgcosθ

代入数据得a2=2m/s2

因为米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米袋速度减到0时,米袋上滑的距离

x2=

v2-v02

2a2

=

0-42

2×(-2)

m=4m

又因为x1+x2=4.45m=L2,即米袋速度为零时米袋刚好到达D端

根据运动学规律可知,米袋从C到D共经历的时间t=

4-5

-10

+

0-4

-2

s=2.1s

答:CD能沿传送带上滑的最大距离为1.25m;若倾斜传送带CD以v=4m/s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米袋从C端运动到D端的时间为2.1s

三、如图为一皮带传动装置示意图,主动轮M的半径为r1=2m,从动轮N的半径为r2=1m,从动轮N的半径为r2=1m,已知

由于皮带交叉,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则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由于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即二者线速度相同v主=v从,由v=ωr及ω=2πn知:v=2πnr,从动轮的转速为,

故答案为:逆,

四、如图所示是皮带传动装置示意图,A为主动轮,B为从动轮.关于A轮边缘上P点、B轮边缘上

C

A是主动轮,是A带动了皮带,所以A对皮带的摩擦力与转动方向相同。

再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可知:P受摩擦力与转动方向相反。(楼上似乎漏考虑这一步)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出:Q受摩擦力与转动方向相同。

有什么不懂再问我。

五、如图所示为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A、B两端相距5.0m,质量为M=10k

(1)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Mgsin37°=100×0.6=60N

摩擦力大小:f=μMgcosθ=0.5×100×0.8=40N

开始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μMgcosθ=Ma

得:a=-10m/s2

达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需要的时间:t=

v?v0

a =

4?6

?10 =0.2s

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x=

v2?v02

2a =

42?62

?2×10 =1m

之后,物块所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则加速度为:

a′=

μmgcos37°?mgsin37°

m =

40?60

10 =-2m/s2

以此加速度减速上滑4m:有:L-x=vt′+

1

2 a′t′2

即:4=4t′-

1

2 ×2t′2,

得:t′=2s,正好此时物块速度减小到0;

则物体从A点到达B点所需的时间:t总=t+t′=0.2s+2s=2.2s

(2)物体一直以加速度a′=-2m/s2运动到B点的时间最短,

L=vt+

1

2 a′t2

5=6t-

1

2 ×2×t2

t2-6t+5=0

得:t=1s或t=5s(舍去),

答:(1)物体从A点到达B点所需的时间为2.2s;

(2)若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可以调节,物体从A点到达B点的最短时间是1s.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