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叶片液压泵
安装
1)按照与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安装.
2)拆下吸油滤网并进行清洁.
3)更换新的回油过滤器.
4)拆下空气呼吸器并进行清洁.
5)添加油到规定油位.
6)从液压泵中排出空气.
①拆下气阀塞(2个).
②轻轻拧紧塞.
③起动发动机,并
以低怠速运行,再检查油是否从塞内流出.
④拧紧塞.
7)起动发动机,以低怠速运行3—5min将油循环到整个系统.
8)确认油位并检查油有无泄漏.
2. 双作用叶片泵的零件
吊车变量泵工作原理是利用与传动轴平行的柱塞在柱塞孔内往复运动所产生的容积变化来进行工作的。
由于柱塞和柱塞孔为圆形零件,加工时可达到较高的精度,因此具有体积效率高、运行平稳、流量均匀性好、噪声低、工作压力高等优点,但液压油的污染更为敏感,其结构是更复杂,成本更高。
3. 双叶片液压泵的优缺点
调节压力得装置属于溢流阀,但还要看是什么泵? 比如恒压变量柱塞泵它的调节压力得装置是和柱塞斜盘连接的,压力调节好后它的内卸量几乎不会变化。 比如恒量泵内卸量就会有变化。 还有一些别的泵我就不说明了,泵的内卸量要根据它的原理机能决定的。
4. 双叶片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马达和液压泵从工作原理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变化来实现能量转换。
从原理上来说,除阀式配流的液压泵(具有单向性)外,其他形式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可以通用。
液压马达同样有单向和双向、定量和变量之分。由于结构上的差异,不同的液压马达其基本特性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①齿轮马达密封性差,容积效率低,油压也不能太高;但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②叶片马达体积小、转动惯量小,动作灵敏;但同样容积效率不高,且机械特性偏软,低速不稳定。因此适用于中速以上,转矩不大,要求启动、换向频繁的场合。
③轴向柱塞马达容积效率高,调速范围大,且低速稳定性好;但耐冲击性能稍差。常用于要
求较高的高压系统。
④低速大转矩径向柱塞马达排量大,体积大,转速低,不需要减速箱,可直接用于驱动负载。
5. 双联叶片液压泵
轮式挖掘机用的液压泵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日本川崎双联双回路液压泵。
二是德国力士乐原装轴向柱塞泵。
三是上海国产的千默DEKA液压泵。
四是浙江生产的威盾WDKM液压泵。
6. 液压泵叶片泵
作为容积型液压泵,只要齿轮泵旋转,不管速度快慢,齿轮泵的密封容积就会变化。
而叶片泵的密封容积,需要等叶片泵转速大于约500转每分钟时,叶片靠离心力被甩出,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接触,才能形成有效密封容积,才能实现正常吸排油。所以叶片泵自吸性比齿轮泵差。
7. 单叶片泵与双叶片泵
齿轮泵这个名字是按泵的组成方式命名,还有柱塞泵、叶片泵、螺杆泵等。液压齿轮泵按名字看来说是属于齿轮泵的一个分类,介质为液压油类物质,不过按我接触过的产品来说,液压齿轮泵等同于齿轮泵。
输油泵是从功能上命名,和前者有一定交集,但不完全,是一种输送介质的泵,而前两种可为输送介质,亦可为提供压力。
8. 双叶片泵工作原理
这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没法进行比较。泵按原理来分主要有容积泵和叶片泵两类,其中叶片泵又分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多种类型,如果再细分还有立式、卧式、单级、多级、单吸、双吸、自吸、潜水等等无数分类方法,自吸泵指的是使用时候无需往泵腔内灌水就能使用,算是功能上的一个分类细项,我们没必要去过于追究这个分类方式,实在太复杂了。而增压泵指的是用途而不是泵的类型,通常我们说的家用增压泵特指适合家用管道安装的水泵。所有的泵都是利用增压来输送气液体的,所以增压泵从原理也包含了所有这些泵的类型,不过最常用的增压泵是涡流泵和离心泵,离心泵相对噪音更小,所以更常用些,像格兰富之类大牌家用增压泵都是离心泵。至于具体选什么,主要取决于预算,如果有几百到千元左右,直接上格兰富、威乐等大牌的就好,再便宜点可以选择美达斯之类国产品牌,再便宜还有淘宝小牌杂牌的。
9. 双叶片液压泵卸荷槽
常见故障有很多,排除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压力达不到,泥的硬度就达不到,这个情况首先观察机器的两个陶瓷柱塞在上下运行吗?如运行很快,或者停止运行,排除方法就有两种。如运行很快就要检查是否上浆,如不运行就先调节液压集成块上面的 液流阀 把压力调节大点,如果阀门全部打开还是不行,就要检查是否是油泵问题,或者油封漏油,或油的温度太高等等,原因很多.检修(1)检查柱塞有无伤痕和锈蚀现象,必要时应更换新品。(2)检查柱塞副配合情况。将柱塞端头插人柱塞套内,倾斜约60°,若柱塞能在自身作用下缓慢地下滑为配合良好。(3)检查柱塞副的密封性。用手握住柱塞套,两个手指堵住柱塞顶端和侧面的进油口。用另一只手拉出柱塞,感到有较大的吸力,放松柱塞立即缩回原位,表明柱塞副密封良好,否则应更换柱塞副。(4)检查出油阀副减压环带是否磨损有台阶或伤痕现象,必要时应予以更换。(5)检查出油阀副的配合情况。用手指堵住出油阀下孔,用另一手指将出油阀轻轻向下压,当手指离开出油阀上端时,它能自动弹回原位,表明出油阀副密封良好,否则应更换出油阀副。(6)检查挺柱体。喷油泵体和挺柱体之间的标准间隙为0~0.03mm,如超过0.2mm ,则应更换零件。(7)检查柱塞凸缘和控制套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应为0.02~0.08mm,如超过0.12mm,必须更换控制套。液压泵常见故障及处理故障现象 原因分析 消除方法(一)泵不输油 1.泵不转 (1)电动机轴未转动1) 未接通电源2) 电气线路及元件故障 检查电气并排除故障 (2)电动机发热跳闸1) 溢流阀调压过高,超载荷后闷泵2) 溢流阀阀芯卡死阀芯中心油孔堵塞或溢流阀阻尼孔堵塞造成超压不溢流3) 泵出口单向阀装反或阀芯卡死而闷泵4) 电动机故障 1) 调节溢流阀压力值2) 检修阀闷3) 检修单向阀4) 检修或更换电动机 (3)泵轴或电动机轴上无连接键1) 折断2) 漏装 1) 更换键2) 补装键 (4)泵内部滑动副卡死1) 配合间隙太小2) 零件精度差,装配质量差,齿轮与轴同轴度偏差太大;柱塞头部卡死;叶片垂直度差;转子摆差太大,转子槽有伤口或叶片有伤痕受力后断裂而卡死3) 油液太脏4) 油温过高使零件热变形5) 泵的吸油腔进入脏物而卡死 1) 拆开检修,按要求选配间隙2) 更换零件,重新装配,使配合间隙达到要求3) 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4) 检查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检查油箱油量并加油至油位线5) 拆开清洗并在吸油口安装吸油过滤器 2.泵反转 电动机转向不对1) 电气线路接错2) 泵体上旋向箭头错误 1) 纠正电气线路2) 纠正泵体上旋向箭头 3.泵轴仍可转动 泵轴内部折断1) 轴质量差2) 泵内滑动副卡死 1) 检查原因,更换新轴2) 处理见本表(一)1(4) 4.泵不吸油 (1)油箱油位过低(2)吸油过滤器堵塞(3)泵吸油管上阀门未打开(4)泵或吸油管密封不严(5)泵吸油高度超标准且吸油管细长并弯头太多(6)吸油过滤器过滤精度太高,或通油面积太小(7)油的粘度太高(8)叶片泵叶片未伸出,或卡死(9)叶片泵变量机构动作不灵,使偏心量为零(10)柱塞泵变量机构失灵,如加工精度差,装配不良,配合间隙太小,泵内部摩擦阻力太大,伺服活塞、变量活塞及弹簧芯轴卡死,通向变量机构的个别油道有堵塞以及油液太脏,油温太高,使零件热变形等(11)柱塞泵缸体与配油盘之间不密封(如柱塞泵中心弹簧折断)(12)叶片泵配油盘与泵体之间不密封 (1)加油至油位线(2)清洗滤芯或更换(3)检查打开阀门(4)检查和紧固接头处,紧固泵盖螺钉,在泵盖结合处和接头连接处涂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5)降低吸油高度,更换管子,减少弯头(6)选择合的过滤精度,加大滤油器规格(7)检查油的粘度,更换适宜的油液,冬季要检查加热器的效果(8)拆开清洗,合理选配间隙,检查油质,过滤或更换油液(9)更换或调整变量机构(10)拆开检查,修配或更换零件,合理选配间隙;过滤或更换油液;检查冷却器效果;检查油箱内的油位并加至油位线(11)更换弹簧(12)拆开清洗重新装配(二)泵噪声大 1.吸空现象严重 (1)吸油过滤器有部分堵塞,吸油阻力大(2)吸油管距油面较近(3)吸油位置太高或油箱液位太低(4)泵和吸油管口密封不严(5)油的粘度过高(6)泵的转速太高(使用不当)(7)吸油过滤器通过面积过小(8)非自吸泵的辅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9)油箱上空气过滤器堵塞(10)泵轴油封失效 (1)清洗或更换过滤器(2)适当加长调整吸油管长度或位置(3)降低泵的安装高度或提高液位高度(4)检查连接处和结合面的密封,并紧固(5)检查油质,按要求选用油的粘度(6)控制在最高转速以下(7)更换通油面积大的滤器(8)修理或更换辅助泵(9)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器(10)更换 2.吸入气泡 (1)油液中溶解一定量的空气,在工作过程中又生成的气泡(2)回油涡流强烈生成泡沫(3)管道内或泵壳内存有空气(4)吸油管浸入油面的深度不够 (1)在油箱内增设隔板,将回油经过隔板消泡后再吸入,油液中加消泡剂(2)吸油管与回油管要隔开一定距离,回油管口要插入油面以下(3)进行空载运转,排除空气(4)加长吸油管,往油箱中注油使其液面升高 3.液压泵运转不良 (1)泵内轴承磨损严重或破损(2)泵内部零件破损或磨损1) 定子环内表面磨损严重2) 齿轮精度低,摆差大 (1)拆开清洗,更换1) 更换定子圈2) 研配修复或更换 4.泵的结构因素 (1)困油严重产生较大的流量脉动和压力脉动1) 卸荷槽设计不佳2) 加工精度差(2)变量泵变量机构工作不良(间隙过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脏等)(3)双级叶片泵的压力分配阀工作不正常。(间隙过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脏等) 1) 改进设计,提高卸荷能力2) 提高加工精度(2)拆开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3)拆开清洗,修理,重新装配达到性能要求,过滤或更换油液 5.泵安装不良 (1)泵轴与电动机轴同轴度差(2)联轴器安装不良,同轴度差并有松动 (1)重新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同轴度一般应达到0.1mm以内(2)重新安装达到技术要求,并用顶丝紧固联轴器(三)泵出油量不足 1.容积效率低 (1)泵内部滑动零件磨损严重1) 叶片泵配油盘端面磨损严重2) 齿轮端面与测板磨损严重3) 齿轮泵因轴承损坏使泵体孔磨损严重4) 柱塞泵柱塞与缸体孔磨损严重5) 柱塞泵配油盘与缸体端面磨损严重 (1)拆开清洗,修理和更换1) 研磨配油盘端面2) 研磨修理工理或更换3) 更换轴承并修理4) 更换柱塞并配研到要求间隙,清洗后重新装配5) 研磨两端面达到要求,清洗后重新装配 (2)泵装配不良1) 定子与转子、柱塞与缸体、齿轮与泵体、齿轮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太大2) 叶片泵、齿轮泵泵盖上螺钉拧紧力矩不匀或有松动3) 叶片和转子反装 1) 重新装配,按技术要求选配间隙2) 重新拧紧螺钉并达到受力均匀3) 纠正方向重新装配 (3)油的粘度过低(如用错油或油温过高) (3)更换油液,检查油温过高原因,提出降温措施 2.泵有吸气现象 参见本表(二)1、2。 参见本表(二)1、2。 3.泵内部机构工作不良 参见本表(二)4。 参见本表(二)4。 4.供油量不足 非自吸泵的辅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 修理或更换辅助泵(四)压力不足或压力升不高 1.漏油严重 参见本表(三)1。 参见本表(三)1。 2.驱动机构功率过小 (1)电动机输出功率过小1) 设计不合理2) 电动机有故障(2)机械驱动机构输出功率过小 1) 核算电动机功率,若不足应更换2) 检查电动机并排除故障(2)核算驱动功率并更换驱动机构 3.泵排量选得过大或压力调得过高 造成驱动机构或电动机功率不足 重新计算匹配压力,流量和功率,使之合理(五)压力不稳定,流量不稳定 1.泵有吸气现象 参见本表(二)1、2。 参见本表(二)1、2。 2.油液过脏 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卡住或伸出困难 过滤或更换油液 3.泵装配不良 (1)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间隙过大,造成高压油向低压腔流动(2)个别叶片在转子槽内间隙过小,造成卡住或伸出困难(3)个别柱塞与缸体孔配合间隙过大,造成漏油量大 (1)拆开清洗,修配或更换叶片,合理选配间隙(2)修配,使叶片运动灵活(3)修配后使间隙达到要求 4.泵的结构因素 参见本表(二)4。 参见本表(二)4。 5.供油量波动 非自吸泵的辅助泵有故障 修理或更换辅助泵(六)异常发热 1.装配不良 (1)间隙选配不当(如柱塞与缸体、叶片与转子槽、定子与转子、齿轮与测板等配合间隙过小,造成滑动部件过热烧伤)(2)装配质量差,传动部分同轴度未达到技术要求,运转时有别劲现象(3)轴承质量差,或装配时被打坏,或安装时未清洗干净,造成运转时别劲(4)经过轴承的润滑油排油口不畅通1) 回油口螺塞未打开(未接管子)2) 安装时油道未清洗干净,有脏物堵住3) 安装时回油管弯头太多或有压扁现象 (1)拆开清洗,测量间隙,重新配研达到规定间隙(2)拆开清洗,重新装配,达到技术要求(3)拆开检查,更换轴承,重新装配1) 安装好回油管2) 清洗管道3) 更换管子,减少管头 2.油液质量差 (1)油液的粘-温特性差,粘度变化大(2)油中含有大量水分造成润滑不良(3)油液污染严重 (1)按规定选用液压油(2)更换合格的油液清洗油箱内部(3)更换油液 3.管路故障 (1)泄油管压扁或堵死(2)泄油管管径太细,不能满足排油要求(3)吸油管径细,吸油阻力大 (1)清洗更换(2)更改设计,更换管子(3)加粗管径、减少弯头、降低吸油阻力 4.受外界条件影响 外界热源高,散热条件差 清除外界影响,增设隔热措施 5.内部泄漏大,容积效率过低而发热 参见本表(三)1。 参见本表(三)1。(七)轴封漏油 1.安装不良 (1)密封件唇口装反(2)骨架弹簧脱落1) 轴的倒角不适当,密封唇口翻开,使弹簧脱落2) 装轴时不小心,使弹簧脱落(3)密封唇部粘有异物(4)密封唇口通过花键轴时被拉伤(5)油封装斜了1) 沟槽内径尺寸太小2) 沟槽倒角过小(6)装配时造成油封严重变形(7)密封唇翻卷1) 轴倒角太小2) 轴倒角处太粗糙 (1)拆下重新安装,拆装时不要损坏唇部若有变形或损伤应更换1) 按加工图纸要求重新加工2) 重新安装(3)取下清洗,重新装配(4)更换后重新安装1) 检查沟槽尺寸,按规定重新加工2) 按规定重新加工(6)检查沟槽尺寸及倒角(7)检查轴倒角尺寸和粗糙度,可用砂布打磨倒角处,装配时在轴倒角处涂上油脂 2.轴和沟槽加工不良 (1)轴加工错误1) 轴颈不适宜,使油封唇口部位磨损,发热2) 轴倒角不合要求,使油封唇口拉伤,弹簧脱落3) 轴颈外表有车削或磨削痕迹4) 轴颈表面粗糙使油封唇边磨损加快(2)沟槽加工错误1) 沟槽尺寸过小,使油封装斜2) 沟槽尺寸过大,油从外周漏出3) 沟槽表面有划伤或其他缺陷,油从外周漏出 1) 检查尺寸,换轴。油封处的公差常用h82) 重新加工轴的倒角3) 重新修磨,消除磨削痕迹4) 重新加工达到图纸要求(2)更换泵盖,修配沟槽达到配合要求 3.油封本身有缺陷 油封质量不好,不耐油或对液压油相容性差,变质、老化、失效造成漏油 更换相适应的油封橡胶件 4.容积效率过低 参见本表(三)1。 参见本表(三)1。 5.泄油孔被堵 泄油孔被堵后,泄油压力增加,造成密封唇口变形太大,接触面增加,摩擦产生热老化,使油封失效,引起漏油 清洗油孔,更换油封 6.外接泄油管径过细或管道过长 泄油困难,泄油压力增加 适当增大管径或缩短泄油管长度 7.未接泄油管 泄油管未打开或未接泄油管 打开螺塞接上泄油管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